[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0328.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2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佃和道;佐用正一;羽渊良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F16H6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郭晓东;马少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安装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和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其中,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与输入轴连接的第一带轮、与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带轮和架设在两个带轮上的带,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带轮的槽宽和所述第二带轮的槽宽,使输入至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然后输出至所述输出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提出了安装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该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与输入轴连接的主动带轮、与输出轴连接的从动带轮、架设在两个带轮上的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辆中,利用主动侧油压促动器(油缸)改变主动带轮的槽宽,并且利用从动侧油压促动器(油缸)改变从动带轮的槽宽,由此改变带的半径距离,从而使输入至输入轴的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然后输出至输出轴。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81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安装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型的车辆中,在从动侧的油缸上设置有解除室,所述解除室解除伴随从动轴的旋转而作用在油缸上的离心油压。通过这样的解除室,无论输出轴的转速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对从动侧的油缸进行调压,但是部件数量多,导致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和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主要目的为在发挥变速器的通常功能的同时使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安装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采用下述的手段来达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为具有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与输入轴连接的第一带轮、与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带轮和架设在两个带轮上的带,并且该带式无级变速器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带轮的槽宽和所述第二带轮的槽宽,使输入至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然后输出至所述输出轴,其中,具有:第一液压缸,其能够利用液压改变所述第一带轮的槽宽;第二液压缸,其不具有解除室,并能够利用液压改变所述第二带轮的槽宽;调压压送装置,其伴随着对工作流体的调压而将工作流体供给至所述第一液压缸侧和所述第二液压缸侧;流体进出装置,其能够使工作流体从所述调压压送装置流入所述第一液压缸和隔断该流入,并且能够使工作流体从所述第一液压缸排出和隔断该排出;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二带轮对应于不同的行驶状态所需要的推力而获得的液压,来控制所述调压压送装置,并且,该控制单元通过对所述调压压送装置的控制来控制所述流体进出装置,使变速比在对应于伴随着调压从所述调压压送装置压送的液压而被允许的变速比的范围内变化。
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利用液压改变第一带轮的槽宽的第一液压缸和能够利用液压改变第二带轮的槽宽并且不具有解除室的第二液压缸,根据第二液压缸对应于行驶状态所需要的液压而获得的液压,来控制伴随着对工作流体调压而将工作流体供给至第一液压缸侧和第二液压缸侧的调压压送装置,并且控制能够使工作流体从调压压送装置流入第一液压缸和隔断该流入并且能够使工作流体从第一液压缸排出和隔断该排出的流体进出装置,使变速比在如下的变速比范围内变化,所述变速比范围内是通过对调压压送装置的控制而伴随着调压从调压压送装置压送的液压所对应的变速比的范围内。由此,因为能够有效利用第二带轮的离心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无级变速器的功能,并且能够使用容量比较小的调压压送装置。结果,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利用表示所述输入轴的下限转速与车速的关系的图,基于车速设定所述下限转速,并控制所述流体进出装置,使变速比在该设定的下限转速的范围内变化。所述图作成为,在车速小于规定车速时,根据第一限制设定所述下限转速,在车速在所述规定车速以上时,根据与所述第一限制相比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变为高转速的第二限制设定所述下限转速。若这样,则使用压送能力比较小的调压压送装置就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变速控制。在此,“第一限制”包括优先考虑低耗油量的限制、优先考虑保护无级变速器和保护与该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的原动机的限制、优先考虑操作灵活性的限制等。另外,“第二限制”包括基于按照不同的行驶状态确定的调压压送装置的液压而实现的输入轴的转速而形成的限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0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