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0337.3 | 申请日: | 2009-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起佐雄;小林正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3/20 | 分类号: | F16D3/20;F16D3/223;F16D3/2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等速 万向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详细地涉及一种在自动车或各种工业机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使用的、在驱动侧和从动侧的二轴间仅容许角度变位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从自动车的发动机向车轮等速传递旋转力的机构使用的等速自由接头的一种中有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该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具有即使连结驱动侧和从动侧二轴时该二轴存在动作角也能够以等速传递旋转转矩的结构。一般地、作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广泛知道有球笼型(BJ)和无底切型(UJ)等。
另外,球笼型(BJ)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如图6所示,具有在内径面1上圆周方向等间隔地沿轴向形成多个轨道槽2的作为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圈3、在外径面4上圆周方向等间隔地沿轴向形成与外圈3的轨道槽2成对的多个轨道槽5的作为内侧接头部件的内圈6、介于外圈3的轨道槽2与内圈6的轨道槽5之间而传递转矩的多个滚珠7、介于外圈3的内径面1与内圈6的外径面4之间而保持滚珠7的保持架8。在保持架8上沿周方向配设多个收纳滚珠7的窗部9。
在外圈3的轨道槽2的开口端缘(侧缘)以及内圈6的轨道槽5的开口端缘(侧缘)上,为了避免这些两侧缘上的应力集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设置有倒棱10、10、11、11。
以往倒棱有时会被精加工成R形状(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像这样将倒棱精加工成R形状,容易缓和高负荷时(来自车辆的过大转矩输入时)的应力集中。另外,R形状的倒棱在高负荷时当滚珠被压靠在轨道槽上而搭到轨道边缘(轨道槽侧缘)上时,防止边缘缺损,防止寿命降低。
其中,如图7所示,当外圈3的开口侧上设置入口锥形部12,其在轴取角度时不会取某一角度以上的角度地起到角度限制的限位器的作用。该入口锥形部12上的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轨道槽的轴向端部的边缘部)通常形成锋利边缘,但是为了缓和高角度时的应力集中,也有通过机械加工进行倒角的情况。另外,内圈6的轨道槽5的轴向端缘13如图8所示形成锋利的边缘部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6-242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平7-254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8-2625号公报
等速万向接头受到高负荷(来自车辆的过大的转矩输入)时,会产生滚珠7在轨道槽2、5上搭到轨道侧缘部上的现象,使滚珠7到达轨道两侧缘部的倒棱10、11上。因此,以往通过将倒棱10、11形成R形状以缓和应力集中,防止倒棱10、11的边缘部缺损。
另一方面,因任何理由超过在非预期的高角度动作时、特别是等速自由接头的使用时假定的角度的情况下,滚珠7移动至外圈3的轨道槽2的入口锥形部12中的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或内圈6的轨道槽5的轴向端缘(边缘部)13,滚珠7接触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和轴向端缘13。该状态下若施加高转矩负荷,则滚珠7会进入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等,则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等上产生缺损。当一度出现过大的角度,在轨道槽对应边缘部12a等上产生缺损时,从该缺损部分继续破坏,接头整体的耐久寿命将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超过非预期的高角度动作时、特别是在接头的使用中假定的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缓和滚珠与边缘部(轨道槽的轴向端部的边缘部)的干涉时的应力,在边缘部上难以产生缺损,从而能够使接头整体的寿命提高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径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径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介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和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之间并传递转矩的多个滚珠;保持滚珠的保持器,其中,在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轨道入口端,至少在滚珠接触点对应部位上设有切开圆弧部。
本发明的第二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径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径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介于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和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之间并传递转矩的多个滚珠;保持滚珠的保持器,其中,在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轨道入口端,至少在滚珠接触点对应部位上设有切开圆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0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