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0840.9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信冈幸助;太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343;H04N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机等近几年的摄像设备不仅拍摄并记录符合电视标准的运动图像,而且还使用比电视标准的像素多的像素来拍摄并记录静止图像。另外,随着图像传感器中像素数量的增大,在运动图像拍摄和记录中需要根据电视标准至少以场周期从图像传感器读出二维图像。因此,在运动图像拍摄和运动图像的记录中,通过剪切读取、稀疏读取和像素相加读取,减少从图像传感器读出的像素的数量,并且增加读取通道的数量或读取速度。然而,数量增大的读取通道或更高的读取速度增加了成本和功率消耗,因此,在运动图像拍摄中,减少图像传感器的要读出的像素的数量这一提案是有效的。一些摄像机机体可能具有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之间切换的开关、运动图像拍摄触发器和静止图像拍摄触发器。
另一方面,为了通过简化操作保持恰当定时以拍摄好图像,提出了去除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并在运动图像拍摄期间提供静止图像拍摄。例如,参见PLT1。PLT1在持续至生成运动图像所使用的场定时的场定时拍摄并记录静止图像,并且通过将静止图像转换成运动图像来弥补运动图像缺失的场期间。
然而,在被摄体正在移动时的静止图像拍摄期间,当从静止图像格式转换缺失的运动图像时,PLT1出现运动图像的运动不自然这一问题。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日本特开2001-35248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作为在运动图像中混入静止图像的结果而得到不自然输出图像的摄像设备。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拍摄被摄体图像来输出图像信号;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以通过隔行扫描或逐行扫描来拍摄所述被摄体图像;检测器,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检测所述被摄体图像的状态;以及控制器,用于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图像的状态,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选择隔行图像拍摄和逐行图像拍摄之一,其中,所述隔行图像拍摄用于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隔行扫描来拍摄所述被摄体图像,所述逐行图像拍摄用于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逐行扫描来拍摄所述被摄体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图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拍摄被摄体图像来输出图像信号;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以通过隔行扫描或逐行扫描来拍摄所述被摄体图像;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以在等待拍摄和记录运动图像期间或者在拍摄和记录运动图像期间、拍摄和记录静止图像时,通过所述隔行扫描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并且在不拍摄或记录运动图像的情况下、拍摄和记录静止图像时,通过所述逐行扫描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作为在运动图像中混入静止图像的结果而得到不自然输出图像的摄像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摄像机的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时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时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时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时序图;
图7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评价值生成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运动矢量检测的示例性图像分割(第一实施例);
图9是示例性运动矢量大小直方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示例性运动矢量方向直方图(第一实施例);
图11是示例性分区域运动矢量大小直方图(第一实施例);
图12A和12B是周边区域直方图和中央区域直方图的例子;
图13是摄像机的框图(第二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2 图像传感器
3 第一图像传感器驱动电路
4 第二图像传感器驱动电路
13 CPU
15 评价值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0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