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2280.0 | 申请日: | 200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根启助;大场浩量;吉田和彦;伊藤洁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3/223 | 分类号: | F16D3/223;F16D3/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等速 万向 接头 | ||
1.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是无根切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径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八个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径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八个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和与其对应的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协动形成的八个转矩传递滚珠轨道;分别配设在该转矩传递滚珠轨道上的八个转矩传递滚珠;具有保持转矩传递滚珠的凹坑的保持架,并且在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及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具有曲线部和直线部,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的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包含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轴线和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轴线的直线为接头中心轴线,包含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且与所述接头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为接头中心面时,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分别从所述接头中心面向轴向两侧分离,且偏置于从所述接头中心轴线相对于这些轨道槽向半径方向相反侧分离的位置上,并且使所述保持架的外球面中心与保持架的内球面中心一致,
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t,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接头中心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F时,F与Rt之比R1、即=F/Rt为0.061≤R1≤0.087,并且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距所述接头中心轴线的距离、即半径方向偏置量为fr时,fr与所述Rt之比R3、即=fr/Rt为0.07≤R3≤0.19。
2.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是无根切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具有:在内径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八个轨道槽的外侧接头部件;在外径面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八个轨道槽的内侧接头部件;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和与其对应的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协动形成的八个转矩传递滚珠轨道;分别配设在该转矩传递滚珠轨道上的八个转矩传递滚珠;具有保持转矩传递滚珠的凹坑的保持架,并且在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及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具有曲线部和直线部,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的动作角为0°的状态下,包含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轴线和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轴线的直线为接头中心轴线,包含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且与所述接头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为接头中心面时,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分别从所述接头中心面向轴向两侧分离,且偏置于从所述接头中心轴线相对于这些轨道槽向半径方向相反侧分离的位置上,
保持架的外球面中心配置在比接头中心面更靠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侧,并且保持架的内球面中心配置在比接头中心面更靠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侧,在保持架的外球面中心或保持架的内球面中心距接头中心面的轴向距离为fc,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到接头中心轴线的距离为R时,fc与R之比R2、即=fc/R为0.01以下,
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转矩传递滚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t,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与所述接头中心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F时,F与Rt之比R1、即=F/Rt为0.044≤R1≤0.087,并且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或所述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的中心距所述接头中心轴线的距离、即半径方向偏置量为fr时,fr与所述Rt之比R3、即=fr/Rt为0.07≤R3≤0.1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外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及内侧接头部件的轨道槽底面的曲线部为单一圆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F与Rt之比R1、即=F/Rt为0.071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fr与Rt之比R3、即=fr/Rt为0.15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其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轴的连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22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UV高光饰面板的紫外线固化油墨丝网印刷技术
- 下一篇:砸钉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