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放电灯装置和使用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2333.9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北原良树;小野胜广;谷内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G03B21/14;H01J61/20;F21Y10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娜;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灯 装置 使用 投影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放电灯装置和使用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投影仪的光源,例如短弧高压放电灯(下文中简称为“灯”)被广泛使用。这种灯为接近点光源的光源,且具有高亮度和高显色指数。例如,这种灯构建在反射器中从而形成灯单元,该反射器具有凹状反射面,且灯的纵向中心轴与反射器的光轴基本上一致。灯单元构建在投影仪中且被使用。
主要构成该灯的电弧管具有由石英玻璃制成的壳体。电弧管包含在其中心处的发光部以及毗邻发光部的密封部,密封部从发光部的每一侧向外延伸。一对电极布置在发光部中。此外,放电空间形成在发光部中。
灯在高负荷下被点亮从而获得如上所述的高亮度和高显色指数。结果,在灯被点亮时,发光部,特别是发光部的上部(放电空间的上部)温度变得非常高。构成该部分的石英玻璃结晶化,且因此出现称为反玻璃化的浑浊。结果,该部分可能最终损坏。
此外,对于在发光部中出现的温度差异大的情形,当构成电极的钨在点亮期间扩散时,钨在附着到电弧管的较低温部分(例如电极的根部)之后黑化。结果,这会导致较低亮度。
因此,优选的是,电弧管中的温度,特别是发光部中的温度不应过度上升,且发光部中的温度分布在点亮期间应该均一化。特别地,近年来,对于投影仪的尺寸减小和高功率输出的要求变得更高。这导致需要小尺寸电弧管和高瓦特电弧管,且电弧管上的负荷增加。结果,上述问题变得显著。
作为反应,传统上已经提出通过旋转电弧管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例如,已经提出通过连接到电弧管的旋转单元周期性地仅旋转电弧管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或者在通过连接到灯的旋转机构旋转该灯时不仅旋转电弧管(高压放电灯)而且旋转与灯集成的反射器(反射镜)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此外,已经提出这样的技术:提供灯单元,该灯单元包含电弧管(高压放电灯)和反射器(反射镜);通过旋转机构不仅沿一个方向而且沿相反方向间歇地旋转灯单元;以及在旋转期间使旋转方向反向(例如专利文献3)。
[引文目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3-48836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48736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2907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证明具有下述问题且缺乏实用性。
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由于支持单元支持电弧管两个端部而被旋转,支持电弧管的端部的支持单元之一位于灯反射器前方。结果,该技术的问题为,支持单元的阴影出现在照射区域上。
根据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灯和具有开口的反射器(反射镜)集成为一组件。旋转机构旋转该组件,仅仅支持与反射器(反射镜)的开口相对的端部,或者仅仅支持与反射器(反射镜)集成的灯的端部。这种配置使旋转机构复杂。
根据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由于设备间歇地旋转与电弧管(灯)集成的反射器且在旋转期间使旋转方向反向,它需要用于间歇地旋转反射器以及使旋转方向反向等的每个机构。结果,该设备本身变得复杂。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压放电灯装置和使用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其能够抑制局部温度上升并使电弧管中的温度分布均一化。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放电灯装置,其包含:灯单元,该灯单元包括构建在反射器内的高压放电灯,使得高压放电灯的中心轴与反射器的光轴一致;第一旋转本体,该第一旋转本体具有环状截面,且在反射器的开口附近附接到反射器,使得第一旋转本体的中心位于光轴上;第一旋转支持单元,该第一旋转支持单元在其中心上可旋转地支持第一旋转本体;旋转驱动单元,该旋转驱动单元驱动灯单元从而在绕中心轴的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及具有第一馈电构件的馈电单元,该馈电单元对高压放电灯馈送电力,其中第一旋转本体具有绕第一旋转本体的轴延伸的第一导电部分,高压放电灯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到该第一导电部分,且第一馈电构件电连接到该第一导电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23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