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锥滚子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2415.3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鲤住庄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19/36;F16C35/0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滚子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装入到机动车的传动器或差动器等齿轮装置中的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以往的圆锥滚子轴承主要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圆锥状的滚道面,且在该滚道面的小径侧形成小锷部并在大径侧形成大锷部的内圈;在内周面具有圆锥状的滚道面的外圈;滚动自如地夹设在内圈的滚道面与外圈的滚道面之间的多个圆锥滚子。
此种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使内圈与对方部件(例如差动器的主动小齿轮轴或差动齿轮箱等)嵌合,使内圈的大锷部侧的端面(以下,简称为内圈端面)与从对方部件沿径向延伸的凸缘部的端面(以下,简称为凸缘端面)接触,并将外圈向凸缘端面侧按压,而施加适当的轴承预压。并且,通过如此施加适当的轴承预压,来延长圆锥滚子轴承的疲劳寿命,并提高差动器等齿轮装置的齿轮的啮合而防止齿轮损伤等麻烦。
然而,向齿轮装置输入高转矩时,对方部件发生扭曲,从而在内圈端面与凸缘端面之间产生粘滑(滑动)。此时,产生粘滑噪音,并且在内圈端面及凸缘端面发生磨损。并且,如此在内圈端面或凸缘端面发生磨损时,会成为内圈与外圈分离而减少轴承预压的原因。
因此,作为抑制内圈端面及凸缘端面的磨损而使轴承预压不减少的技术,例如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圆锥滚子轴承(滚动轴承)。该圆锥滚子轴承是为了防止内圈端面与凸缘端面的磨损而在两端面间夹设垫片的部件。此外,该垫片在外周缘具有圆筒部,通过将该圆筒部压入嵌合到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而与内圈一体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3049号公报
然而,为了抑制内圈端面及凸缘端面的磨损而使用垫片时,如上所述,虽然预先将内圈和垫片一体化,但在将圆锥滚子轴承向与对方部件的组装工序输送时或在向组装工序输送后提高实际组装两者时,提高作业性的观点非常重要。
然而,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将垫片压入嵌合到内圈而要将两者一体化时,必须严格管理垫片与内圈的各自的尺寸公差。这是因为若不严格管理两者的尺寸公差,则两者之间不会作用有可靠的固定力,从而会产生垫片容易从内圈脱离的问题。
因此,如此压入嵌合而将垫片与内圈一体化时,例如,需要对垫片的圆筒部的内周面或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另外实施磨削等加工而修整两者的尺寸,其结果是,会产生加工成本高涨的问题。
而且,在压入嵌合时,即使假设能够高精度地管理垫片和内圈的尺寸公差,在压入时也需要使两者的中心轴准确地对位,并在保持该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将垫片压入内圈。因此,垫片与内圈的组装作业非常麻烦且烦杂,从而会产生制造效率显著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技术性课题在于,在为了防止内圈的大锷部侧的端面与对方部件的凸缘部的端面的磨损而在内圈的大锷部侧的端面安装垫片的圆锥滚子轴承中,缓和在内圈安装垫片时所要求的两者的尺寸公差而实现加工成本的低廉化并实现垫片向内圈的安装作业的容易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创立的本发明涉及圆锥滚子轴承,具备:内圈,其在外周面具有圆锥状的滚道面,且在该滚道面的小径侧形成小锷部并在大径侧形成大锷部;外圈,其在内周面具有圆锥状的滚道面;多个圆锥滚子,它们滚动自如地夹设在所述内圈的滚道面与所述外圈的滚道面之间;垫片,其安装在所述内圈的大锷部侧的端面,并防止该内圈的大锷部侧的端面及内嵌到所述内圈的对方部件上形成的凸缘部的端面的磨损,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设置卡合凹部,并且在所述垫片的外周缘设置一或多个形成有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凸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
根据此种结构,通过使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的卡合凹部与垫片的爪部的卡合凸部卡合,而能够将垫片与内圈一体化。即,只要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卡合,就可以在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与爪部之间形成间隙,因此与将两者压入嵌合而一体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地缓和两者的安装时所需的尺寸公差。其结果是,不需要为了高精度地修整尺寸公差而进行的磨削等加工,因此能够实现加工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在内圈安装垫片时,垫片的爪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内圈的中心轴与垫片的中心轴稍偏离,也能够相对于内圈的大锷部的外周面压入垫片的爪部的卡合凸部。即,由于垫片的爪部向外径侧的弹性变形,而能够吸收内圈与垫片的中心轴的偏差,因此与将两者压入嵌合的情况相比,能格外减少安装作业的制约。而且,向外径侧弹性变形的爪部到达与卡合凹部相对应的位置时,由于弹性复位力而向内径侧复位,因此能够使卡合凸部与卡合凹部半自动地卡合。因此,垫片向内圈的安装作业无需麻烦且烦杂的作业,而能够容易将两者一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2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