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吸收减压歧管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2435.0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乔纳森·凯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L15/54;A61F2/28;A61L1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冬梅;郑霞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减压 歧管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美国法典第35卷第119条(e)款要求于2008年6月25日提交的题目为“Absorbable,Reduced-Pressure Manifold and System”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075,699的申请的利益,该申请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并入本文。
背景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医学治疗系统,并且特别地涉及可吸收的减压歧管和系统。
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显示,将减压提供在接近组织部位处加强或加速了组织部位处的新的组织的生长。这种现象的应用很多,但是减压的应用在治疗创伤上已经特别成功。这种治疗(在医学界通常被称为“负压创伤疗法”、“减压疗法”或“真空疗法”)提供了很多益处,包括更快的愈合和肉芽组织的增长形成。通常,减压被通过多孔垫或其他歧管装置施加于组织。多孔垫含有小室或孔,小室或孔能够将减压分配至组织并且引导从组织抽出的流体。多孔垫可以被结合入具有帮助治疗的其他组成部分的敷料(dressing)。减压疗法同样已经被应用于治疗皮下创伤和促进骨再生。
概述
如在此以多个例证性实施方案所示出和描述的本发明解决了减压治疗系统的某些方面的缺点。根据例证性的实施方案,用于治疗组织部位的减压歧管包括阻隔物构件,该阻隔物构件由第一生物可吸收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第一表面和面向组织的第二表面。阻隔物构件被形成有第一多个孔。第一材料具有第一生物吸收时期(first bio-absorption term)(BA1)。第二生物可吸收材料布置在多个孔内并且可操作以形成临时密封。第二材料具有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2)。第一生物吸收时期不同于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1≠BA2)。减压歧管还可以包括耦合于阻隔物构件以用于在治疗期间向阻隔物构件的第二表面传送减压的减压传送构件。
根据另一个例证性的实施方案,用于将减压经皮传送至组织部位的减压压力传送系统包括由具有第一生物吸收时期的第一材料和具有第二生物吸收时期的第二材料形成的减压歧管。减压歧管具有插入位置和激活位置。系统还包括减压传送构件和插入装置,该减压传送构件具有带用于向组织部位传送减压的至少一个传送孔的远端,该插入装置用于将减压传送管的远端和减压歧管经皮地递送至组织部位,并且将减压歧管从插入位置变换至激活位置。第一生物吸收时期可以大于第二生物吸收时期。
根据另一个例证性的实施方案,减压治疗系统包括用于将组织部位与周围的组织隔离以用于减压治疗的隔离装置。隔离装置包括具有生物吸收时期(BA1)的第一材料和具有第二且不同的生物吸收时期(BA2)的第二材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减压的减压源和流体地耦合隔离装置和减压源的减压传送导管。
根据另一个例证性的实施方案,制造减压歧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具有第一生物吸收时期(BA1)的第一材料形成柔性阻隔物构件。柔性阻隔物构件具有第一表面和面向组织的第二表面。方法还包括在阻隔物构件中形成第一多个孔以及在第一多个孔中布置第二材料。第二材料具有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2)。第一生物吸收时期不同于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1≠BA2)。
根据另一个例证性的实施方案,一种用减压治疗组织部位的方法包括步骤:使用减压传送构件以紧邻组织部位地部置减压歧管。减压歧管包括由具有第一生物吸收时期(BA1)的第一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第一表面和面向组织的第二表面的阻隔物构件。阻隔物构件被形成有第一多个孔。孔具有布置在多个孔内的第二材料,借此形成临时密封。第二材料具有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2)。第一生物吸收时期不同于第二生物吸收时期(BA1≠BA2)。方法还包括将减压传送构件耦合于阻隔物构件,以在治疗期间向阻隔物构件的第二表面传送减压。方法还包括向减压歧管提供减压;除去减压传送构件;以及允许减压歧管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希特许有限公司,未经凯希特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2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