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3024.3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阳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D17/24 | 分类号: | B25D17/2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郭晓东;马少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锤和锤钻等那样直线状地驱动前端工具的作业工具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154903号公报公开了设置有减振机构的电动锤的结构。该电动锤具有作为抑制随着锤击作业产生的锤头长轴方向上的振动的装置的动态吸振器,由此在锤击作业时使锤低振动化。动态吸振器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具有在作用了螺旋弹簧的作用力的状态下进行直线运动的配重,该配重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运动,由此抑制锤击作业时的锤的振动。
另一方面,在对安装动态吸振器的此种作业工具进行设计时需要如下的技术,即,通过进一步研究动态吸振器的结构,实现能够合理配置、减小振动效果明显且减振性好的动态吸振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安装了动态吸振器的作业工具中能够合理配置动态吸振器和提高减振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作业工具,直线状地驱动长轴的前端工具,由此使该前端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至少具有工具主体、驱动马达、运动转换机构、动态吸振器和把手部。在此所说的“作业工具”广泛包括通过前端工具进行直线运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方式的作业工具,如锤、锤钻、直线锯、往复锯等。驱动马达构成为容置在工具主体中的马达。运动转换机构容置在工具主体中,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配置在驱动马达的靠工具前端的一侧,将驱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且传递至前端工具。在此所说的“运动转换机构”典型地能够使用如下的曲柄机构,即,所述曲柄机构包括通过与驱动马达的马达轴间的齿轮啮合及卡合被驱动的曲柄轴、与曲柄轴连接的曲柄臂、与曲柄臂连接的活塞等,并将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后来驱动前端工具。在采用这样的曲柄机构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情况下,曲柄机构的曲柄轴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配置在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靠工具前端的一侧。
动态吸振器容置在工具主体中,包括动态吸振器主体、配重和螺旋弹簧。动态吸振器主体配置在运动转换机构和把手部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且具有容置空间。在采用上述的曲柄机构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情况下,动态吸振器主体配置在曲柄机构的曲柄轴和把手部之间的并且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工具上端侧的区域。配重构成为以能够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方式配置在动态吸振器主体的容置空间中的质量部分。螺旋弹簧构成为如下的弹性构件,即,在配重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和动态吸振器主体侧之间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延伸,在该长轴方向上弹性地支撑配重。并且,通过被螺旋弹簧弹性地支撑的配重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来对加工作业时的工具主体进行减振。把手部构成为与工具主体中的驱动马达后端的靠工具后端的一侧连接的工具把持用的把手部分。此外,关于本发明的“配重的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方向不仅限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只要至少具有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分量即可。
而且,如上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配置在驱动马达的靠工具前端的一侧的上述结构的作业工具,在运动转换机构与把手部之间的中间区域易于形成剩余空间。因此,本发明的作业工具采用在运动转换机构和把手部之间的中间区域配置动态吸振器主体的结构。由此,不需要形成配置动态吸振器主体的新的配置空间,能够有效利用工具主体内的空间,因而能够合理地配置动态吸振器。
另外,运动转换机构和把手部之间的中间区域内的动态吸振器主体配置成更靠近前端工具的长轴线或者配置在前端工具的长轴线的延长线上,因而,能够有效减小驱动前端工具而引起的振动,从而能够实现减小振动效果明显这样的减振性好的动态吸振器。
在本发明的其他的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中,所述配重在该配重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具有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呈凹入状延伸的弹簧容置部,该弹簧容置部容置弹性地支撑配重的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部。关于本结构,可以在配重的前侧或后侧设置弹簧容置部,或者,在配重的前侧和后侧都设置弹簧容置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配重的内部设置容置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部的弹簧容置部,能够抑制螺旋弹簧容置组装在配重的弹簧容置部中的状态下的动态吸振器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能够在该长轴方向上使动态吸振器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3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系统在机顶盒中的应用方法、装置及机顶盒
- 下一篇:监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