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凸轮轴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3117.6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B·特弗洛特;A·卡泽拉斯;R·施密特;E·埃尔恩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GKN金属烧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44 | 分类号: | F01L1/3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永波;梁冰 |
地址: | 德国拉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凸轮轴 调节器 | ||
1.一种用于内燃机凸轮轴的液压的凸轮轴调节器(2),具有:
借助内燃机曲轴可驱动的外本体(4),该外本体具有至少一个液压腔室(18);和
相对于外本体(4)布置在里边的内本体(6),该内本体可与凸轮轴固定连接并具有至少一个摆动翼板(8),所述摆动翼板沿径向延伸至液压腔室(18、24)中并在这种情况下将液压腔室(18)划分为第一工作腔室(22)和第二工作腔室(24),其中内本体(6)具有至少一个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所述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2),直至到达两个工作腔室(22)中的一个工作腔室,其中在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中且在工作腔室(22)之一中产生受控制的液压压力的情况下,内本体(6)可相对于外本体(4)偏摆,以便调节凸轮轴,
其特征在于,
内本体(6)至少由第一元件(28)和第二元件(30)组合构成,其中两个元件(28、30)在相互面对的端侧面(38、4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几何结构部分(39、39a、41、41a、50、52),所述几何结构部分分别与另一元件(28、30)一起构成内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
2.按权利要求1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在端侧具有至少一个突起(34、42、44),所述突起为了连接这两个元件(28、30)而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30)的对应空槽(32、46、48)中,并在这种情况下与空槽(32、46、48)形成压配合。
3.按权利要求2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突起被设计为卡爪(34)的形式。
4.按权利要求2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突起被设计为桥接板(42、44)的形式。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28、30)的圆周基本相同地径向延伸。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28、30)的圆周基本相同地轴向延伸。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两个组合的元件(29b)构造相同,并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从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2)的突起(64),所述突起为了连接两个元件(29b)分别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的对应空槽(62)中,并在这种情况下与空槽(62)形成压配合,其中两个突起(64)分别与对应设置的空槽(62)一起构成内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
8.按权利要求1-6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在径向上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2)。
9.按权利要求1-8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具有四边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尺寸要么是恒定的要么是可变化的。
10.按权利要求1-9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工作腔室(24)中,在外本体(4)和摆动翼板(8)之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针对内本体(6)的偏摆起复位的作用。
11.按权利要求1-10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第一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6),其中第一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延伸至两个工作腔室(22)之一,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6)延伸至另一工作腔室(24)。
12.按权利要求1-11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摆动翼板(8)与内本体(6)一体地构造。
13.按权利要求1-11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摆动翼板(8)在壳体外侧面(12)上插入至内本体(6)中。
14.按权利要求13的凸轮轴调节器(2),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元件的壳体外侧面(12)上设置有用于摆动翼板(8)的接纳槽(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KN金属烧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GKN金属烧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31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Zr掺杂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胶囊封装的活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