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3165.5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7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柳本博;别所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00 | 分类号: | H05K1/00;H01B7/00;H05K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吴焕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在该线束中布置在绝缘基材上的多条线结合在一起,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在车辆等中进行配线的线束以及该线束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需要安装大量的电线以驱动汽车等上安装的电气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线束以便于组装作业以及车内的电线布置。
经常使用例如诸如柔性扁平电路和柔性印刷电路之类的扁平线束(所谓扁平电缆)。在扁平电缆中,例如如图4所示,多条电线92以预定的间隔沿着纵向方向L布置在柔性绝缘基材91的表面91a上。绝缘覆层93保护多条电线92并使电线92绝缘(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62543)。
通过利用线束90,即使在难以布置多条线的位置,也可以以电绝缘的方式为电气部件安装多条电线,从而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还增强了电气部件的操作可靠性。
然而从耐环境性的角度出发,其存在减轻线束重量以减轻车辆重量的问题。因此,在尝试减轻扁平线束重量的过程中,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减小绝缘基材或绝缘覆层的厚度,以及例如将电线材料从铜变成铝。
然而,当采取这些措施时,即使减轻了线束本身的重量,但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缺点。例如,与以往的线束相比,其线束的电线可能变得不够绝缘、可能产生更大的热量、并且可能使耐久度降低。
如果使用扁平线束,当期望使沿着纵向方向L布置的电线92沿厚度方向T弯曲以进行配线时,线束能够沿图4所示的弯曲方向b1弯曲以容易地对电线92进行布线。然而,当期望使沿着纵向方向L布置的电线92沿宽度方向B弯曲以进行配线时,由于线束90的形状,难以使线束90沿图4所示的弯曲方向b2弯曲。因此,有必要将线束90本身沿如图5所示的厚度方向T(沿弯曲方向b1)折回以对电线92进行布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部件中的空间限制,可能经常以对折的方式折叠线束90,这可能将电线92折得过紧导致断裂。
特别是在已经将绝缘覆层制造得更薄以减轻重量的情况下,在使用中绝缘覆层的对折部可能因部件震动等而磨损,或者可能被折得过紧导致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确保电线之间的绝缘,或者电线有可能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该线束使得能够容易地沿期望方向对电线进行布线而不会将电线折叠得过紧,并且即使在尝试减轻重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确保电线的绝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配线薄膜,配线薄膜包括:绝缘基材;布置在绝缘基材的表面上的多条电线;以及包覆绝缘基材的表面以覆盖电线的绝缘覆层。配线薄膜被绕着芯部的纵向轴线卷绕以形成线束,芯部的纵向轴线平行于电线的纵向轴线。
根据以上第一方面,使得能够将电线精确地布置在线束内,卷绕线束能够容易地沿期望方向弯曲。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在布线的同时当电线弯曲时发生电线断裂,并且能够避免因绝缘覆层磨损等造成的电线短路。
通过用绝缘覆层包覆绝缘基材和电线,能够使布置在线束内的电线彼此绝缘。绝缘覆层布置在线束内部。其结果是,能够将绝缘覆层制造得更薄,从而有利于减轻线束重量。
本发明的该方面中使用的术语“配线薄膜”指的是膜状配线板,其包括片状配线板,其中用绝缘覆层包覆绝缘基材的表面,从而覆盖沿纵向方向平行布置的多条线的至少裸露部分,以保持多条线的绝缘。通过卷绕配线薄膜而形成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线束。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绝缘基材的表面中可形成有槽,并且电线可布置在槽中。根据上述构造,可在绝缘基材的表面中形成的槽中布置电线,从而能够减轻线束的重量并更加精确地布置电线。由于绝缘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有槽,所以能够容易地弯曲配线薄膜。
在上述方面中,配线薄膜可以以槽的开口背对芯部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卷绕。根据上述构造,与槽的开口形成为面对芯部的纵向轴线的情况相比,在槽的开口形成为背对芯部的纵向轴线的情况下更容易保持卷筒线束的形状、并且当在安装过程中弯曲线束时电线更不易受到弯曲应力。
在上述方面中,槽可从槽的底部朝槽的开口变宽。根据上述构造,在槽朝绝缘基材的表面变宽的情况下,容易保持线束的卷筒构造。
在上述方面中,槽的开口的边缘和槽的底部可被倒圆。根据上述构造,通过使槽的开口的边缘和槽的底部倒圆,能够释放作用在卷筒线束中的槽以及槽附近的电线上的应力。
在上述方面中,配线薄膜可绕着芯部的纵向轴线滚绕。可替代地,配线薄膜可以以多层方式绕着芯部的纵向轴线卷绕。
在上述方面中,线束还可包括包覆线束的外周面的绝缘包覆材料。根据上述构造,电线可包覆有绝缘包覆材料以进行进一步的保护,防止在配线和使用过程中因线束的磨损和断裂而造成电线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3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