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装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5041.0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6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植田隆宏;武田英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3/08 | 分类号: | B65D83/08;A47K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取出地收纳物品的包装体,特别涉及改善了加工性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正在使用的是对把纤维材料形成为片状的薄纸巾或无纺布等浸渍药品、化妆水或酒精等液体的各种湿巾。作为这样的湿巾的收纳方式,使用的是收纳在由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的包装体中的收纳方式。包装体由湿巾收纳空间、具有用于从湿巾收纳空间取出的开口的主体和开闭主体的开口的盖构成。盖由粘接剂可反复剥离地粘接在主体的表面。
关于这一点,日本特开平第11-268783号公报公开了具有由层积有第一片和第二片的主体部分和只有第二片延长的延长部分构成的盖的包装体。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包装体中所使用的盖,从层积有第一片和第二片的主体部分只延长出构成延长部分的第二片。但是,会知道在制造这样的包装体时有可能在盖的第二片上产生褶皱等。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包装体的加工性的技术。
一个发明具有主体和盖。包装体的主体具有收纳物品的物品收纳空间和用于从物品收纳空间取出物品的开口。包装体的主体例如由层压膜、典型地由热融接膜形成。在收纳于包装体的主体的物品中,包含对由纤维材料形成为片状的基材浸渍了液体的湿巾等。
包装体的盖具有覆盖包装体的主体的开口的开闭部和从开闭部延伸的基部。盖的开闭部具有比主体的开口的面积大的面积。盖通过层积第一片和比第一片大的第二片而形成。盖的开闭部由第一片和第二片的层积部分构成,盖的基部由从第一片延伸的第二片的部分构成。理想的是设定第二片的弯曲刚性比第一片的弯曲刚性小。盖由涂敷在一个面上的粘接剂粘接在主体的表面上。涂敷粘接剂的一个面由构成开闭部的第一片的与第二片相反侧的面、和构成基部的第二片的第一片那侧的面形成。此时,基部粘接在没有形成开口的部位,开闭部粘接在覆盖开口的部位,这样是理想的。另外,典型地,由涂敷在第二片的一个面上的第二粘接剂粘接第一片和第二片,而且,第二片粘接在包装体的主体的表面,由涂敷在第一片的与第二片相反侧的面(第一片的一个面)上的第一粘接剂,第一片粘接在包装体的主体的表面上。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二粘接剂,理想的是使用具有比第一粘接剂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的粘接剂。
盖的开闭部由第一片和第二片的层积部分构成,盖的基部由构成开闭部的第二片的从第一片延伸的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基部的与开闭部相反侧的端部的刚性变小。特别是当基部的端部形成为尖状(例如直角形)时,刚性变得更小。为此,由于在制造包装体时施加在基部的端部上的力,有可能在该端部发生挠曲或弯折。当在基部的端部发生挠曲或弯折的状态下使盖与主体的表面粘接时,在盖的第二片上产生褶皱。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在盖的第二片上产生褶皱,盖的基部的与开闭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R角形状。通过把基部的端部形成为R角形状,该端部的刚性变大,所以,可防止由对该基部施加的力导致在该基部上发生挠曲或弯折。该基部的端部的R角形状的半径根据基部的长度或宽度、构成开闭部的第一片的厚度等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便可以防止在盖的第二片上产生褶皱。最好是,基部的端部的R角形状的半径设定为1.5mm以上。另外,基部的端部的R角形状的半径的最大值根据基部的长度或基部的强度等来确定。
在本发明中,包装体的盖在开闭部和基部的边界部厚度有变化。因此,在盖的开闭部从主体的表面剥离而向基部侧折回时,开闭部和基部的边界部作为合叶部发挥功能。因此,可以防止在使盖的开闭部向基部侧折回时盖的基部也一同被剥离。另外,在把盖的开闭部向基部侧折回时,由开闭部的自重使开闭部维持倒向基部侧的状态。由此,可以用单手进行盖的开闭部的操作及物品的取出。另外,由于盖的基部的与开闭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R角形状,所以该端部的刚性变大。由此,可以防止因施加在该端部上的力导致在该端部发生挠曲或弯折。因而,可以防止在盖的第二片(基部)上产生褶皱,提高了包装体的加工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5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