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电极箔、正电极板、电池、车辆和装备有电池的器具以及电池用电极箔的制造方法和正电极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6794.3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阳三;寺西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8/02;H01M4/02;H01M4/58;H01M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许向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用电 正电 极板 车辆 装备 器具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池用电极箔,包括:
铝电极箔,在所述铝电极箔中金属铝被暴露,或者所述铝电极箔在金属铝上具有膜厚度为3nm或更小的氧化铝层;以及
耐腐蚀层,其形成在所述铝电极箔的表面上,与所述铝电极箔的所述金属铝直接接触或与所述氧化铝层接触,并且由选自钨、钽、铪、铌、钼以及钒的至少一种物质的碳化物或氧化物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
所述耐腐蚀层与形成所述铝电极箔的所述金属铝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
所述耐腐蚀层由所述至少任何一种物质的碳化物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
所述耐腐蚀层由钨的碳化物或氧化物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
所述耐腐蚀层的厚度为3nm到90nm。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
在所述耐腐蚀层上设置厚度为0.5nm到50nm的类金刚石碳涂层。
7.一种正电极板,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的电池用电极箔,以及
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其包含正电极活性材料并被支撑在所述电池用电极箔的主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正电极板,其中
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包含Li化合物,并且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是通过施加其溶剂为水的基于水的活性材料糊而形成的。
9.一种电池,包括:
发电元件,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正电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池,包括:
电解质溶液,其包含Li离子,
其中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包含的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包含Li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包括
所述电解质溶液包含LiClO4。
12.一种车辆,其配备有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的电池。
13.一种配备有电池的器具,其配备有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的电池。
14.一种电池用电极箔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铝电极箔的步骤,在所述铝电极箔中金属铝被暴露,或者所述铝电极箔在金属铝上具有膜厚度为3nm或更小的氧化铝层;
在形成所述铝电极箔的所述金属铝上或在所述氧化铝层上形成耐腐蚀层的步骤,所述耐腐蚀层由选自钨、钽、铪、铌、钼以及钒的至少一种物质的碳化物或氧化物制成;以及
在所述铝电极箔的表面上形成所述耐腐蚀层的耐腐蚀层形成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耐腐蚀层形成步骤直接在其中所述金属铝被暴露在表面上的所述铝电极箔的所述金属铝上形成所述耐腐蚀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种物质的所述碳化物被形成为所述耐腐蚀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制造方法,其中
钨的碳化物或氧化物被形成为所述耐腐蚀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4到17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所述耐腐蚀层形成步骤之前的去除步骤,所述去除步骤通过沿着在表面上具有氧化铝层的铝箔的厚度方向去除所述铝箔的所述氧化铝层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所述铝电极箔。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使用惰性气体的离子的物理蚀刻来进行所述去除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其中所述金属铝基本上不氧化的低氧气氛中连续地进行所述去除步骤和所述耐腐蚀层形成步骤。
21.一种用于正电极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正电极板包括电池用电极箔和正电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被支撑在所述电池用电极箔的主表面上并包含正电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电池用电极箔为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的电池用电极箔,并且
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包含的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包含Li化合物,并且
包含所述Li化合物的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被包含在所述电池用电极箔的所述主表面中,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步骤,该步骤通过施加并干燥其溶剂为水的基于水的活性材料糊而形成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67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