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孔膜及该膜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7223.1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一博;中村悌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东燃机能膜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71/26 | 分类号: | B01D71/26;B01D67/00;B01D6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制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微孔性高分子膜,具有每1μm 20.0gF以上的标准化戳穿强度,11.0秒/100.0cm3/μm以下的标准化透气度,所述膜的表面含有平均直径在20.0~1.0×102nm范围内的微纤维,并且微纤维间的平均距离大于40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膜含有第1聚乙烯及第2聚乙烯,所述第1聚乙烯具有1.0×106~5.0×106范围内的Mw及约2.0~约50.0范围内的MWD,所述第2聚乙烯具有2.0×105~9.0×105范围内的Mw及约2.0~约50.0范围内的MW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微孔膜为具有23.0μm以上厚度的单层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膜的厚度在23.0μm~30.0μm范围内,所述标准化戳穿强度在每1μm 22.0gF~每1μm35.0gF范围内,所述标准化透气度在7.0秒/100.0cm3/μm~10.5秒/100.0cm3/μm的范围内,所述微纤维的平均直径在40.0nm~70.0nm的范围内,所述微纤维间的平均距离在450.0nm~650.0n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膜是由聚烯烃和液体石蜡的混合物制备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所述膜在105.0℃下具有3.0%~10.0%范围内的TD热收缩及1.5%~8.0%范围内的MD热收缩,约45.0%~约50.0%范围内的孔隙率,1.0×103Kg/cm3以上的MD拉伸强度,1.2×103Kg/cm3以上的TD拉伸强度,50.0%以上的MD拉伸长度,50.0%以上的TD拉伸长度,140.0℃以下的关闭温度,144.0℃以上的熔化温度,及在熔融状态下的41.0%以下的最大MD热收缩及在熔融状态下的46.0%以下的最大TD收缩。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膜,其中,
(a)相对于所述膜的总重量,所述第1聚乙烯以25.0重量%~35.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其中,所述第1聚乙烯具有约1.1×106~约3.0×106范围内的Mw及约4.0~约15.0范围内的MWD,并且
(b)相对于所述膜的总重量,所述第2聚乙烯以65.0重量%~75.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其中,所述第2聚乙烯具有约3.0×105~约7.0×105范围内的Mw及约3.5~约5.0范围内的MWD,且所述第2聚乙烯中的末端不饱和量为每10,000个碳原子低于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膜基本上由聚乙烯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中所述膜的标准化透气度A(秒/100.0cm3/μm)满足关系式A≤(0.1P)+9,其中P(每1μm的gF)为所述标准化戳穿强度。
10.一种电池隔膜,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东燃机能膜合同会社,未经东丽东燃机能膜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72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