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低光泽度ABS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7375.1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D·梅斯;R·利维斯;D·特美尔;K-J·万杜尹;R·万德勒;A·德鲍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79/04 | 分类号: | C08F279/04;C08F2/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光泽 abs 组合 | ||
交叉引用声明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7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081214号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具体为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具有美观性、物理和机械性能的优异的平衡,特别是在挤出片材和尤其制成的制品中非常低的光泽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的改进结合,并涉及制备这样地组合物和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是为公知的压延、模制和挤出材料。这样的树脂通常称作接枝共聚物。在通常为聚丁二烯的共轭二烯聚合物存在下,通过聚合苯乙烯和丙烯腈容易地获得所述树脂。ABS树脂通常是分散在苯乙烯-丙烯腈基体中的橡胶颗粒混合物,至少一部分苯乙烯和丙烯腈通常接枝在弹性聚丁二烯主链上。
由ABS树脂制备的产品往往经常是光滑的,但是对于一些应用这不是所希望的性质。例如,如计算机外壳,键盘,家电外壳,行李,保护性的盖,汽车内、外饰件,墙板,托盘,椅背等的模塑和挤出制品需要低光泽度或粗糙面。非常希望的是用于制造这样的部件的ABS树脂显示出良好的冲击强度以及低光泽度。
相比于乳液法制造的ABS树脂,由本体方法(有时称为本体、本体-溶液或本体-悬浮聚合方法)制造的ABS树脂固有地显示出更低的光泽度。本体方法涉及将聚丁二烯溶解在苯乙烯单体、丙烯腈单体和溶剂的混合物中,和随后的在单体和聚丁二烯之间的接枝反应,以及单体的共聚合。在反应结束,形成可含有夹杂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较大橡胶颗粒。这些橡胶微区的大颗粒尺寸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是造成本体制造的ABS的较低光泽度表面的光洁度的原因。本体ABS提供包括环境抗冲击性和低温抗冲击性、硬度、固有的低光泽度、耐化学性和加工性的优异的平衡。然而,当挤出成片材和然后热成形为模制品时,常规本体ABS树脂可能并未显示足够低的光泽度。
考虑到用于挤出应用的现有可得的ABS树脂的不足,所希望的是具有树脂以及由其热成形和/或真空成形的制品,当压花、压延、层压、挤出和/或共挤出成片材时,所述树脂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的平衡,但具有较低的固有光泽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所希望这样的树脂,其提供加工性、颜色一致性、硬度、冲击性、低气味、低胶含量以及耐化学性与很低的光泽度和在有或者没有纹样和/或纹理的制造制品整个表面的一致的低光泽度外观结合的良好平衡。
本发明是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包括:(i)优选60-90.5wt%量的连续基体相,其包括优选苯乙烯的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与烯键式不饱和腈单体,所述烯键式不饱和腈单体优选10-35wt%的量并优选丙烯腈,和(ii)作为不连续颗粒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组分,其优选40-9.5wt%的量并优选1,3-丁二烯均聚物或1,3-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其中重量百分数是以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为基准,并且橡胶颗粒具有由光散射LS230测定的等于或大于5微米的平均橡胶颗粒尺寸(RPS,微米),并且基体具有由下式表示的重均分子量(Mw,kg/mol):
Mw≥155-10-6×RPS6。
优选地,公开的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是(共)挤出片材、膜、管或型材的形式。更优选地,公开的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是以热成形或真空成形制造的制品形式,优选建筑和结构部件、汽车部件、船只部件、飞机部件、卡车部件、货车部件、客车部件、娱乐车部件、信息技术设备部件、家具部件、扩散器板或装置部件。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上文所述的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还包括选自丙烯酸正丁酯和/或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单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上文所述的本体聚合、橡胶-改性单亚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组合物还包括聚碳酸酯(PC)树脂和是优选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的共混物(PC/AB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未经思迪隆欧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7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