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发泡成型体、其复合成型体以及汽车用仪表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7691.9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栗田隼人;竹原彻;实方正和;伊藤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04 | 分类号: | C08J9/04;B32B5/18;B32B25/08;B32B27/32;B60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塑性 弹性体 组合 成型 复合 以及 汽车 仪表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发泡成型体以及将该发泡成型体叠层而成的复合成型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汽车的内饰构件广泛使用氯乙烯树脂。由于氯乙烯树脂制成部件的成型加工性优异、且比较廉价,大量用于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门、顶棚等的内饰表皮材料、方向盘材料、操纵杆的旋钮、各种把手等。但是,近年来,氯乙烯树脂被指出在焚烧时可能引起有害气体,将上述部件换成氯乙烯以外的材料的动向成为了主流。
特别是在汽车内饰部件中,作为氯乙烯树脂的替代最广泛使用的是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的重量轻、成型性和部件加工性优异、容易循环利用、燃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从这些方面而言热塑性弹性体是优异的材料,因而热塑性弹性体的使用进一步在增加。
现在,在作为热塑性弹性体的代表性用途的内饰表皮用途中,通过真空成型或者冲压成型,对由挤出成型或者压延成型而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片进行加工,与发泡聚氨酯或者发泡聚丙烯的基材贴合,通常用于仪表板表皮、门表皮、顶棚表皮、控制台表皮等。作为这样的贴合方法,已知在基材和热塑性弹性体之间流入液态聚氨酯进行成型的方法、和通过注射压缩成型将基材树脂与热塑性弹性体和发泡聚丙烯的叠层片一体成型的方法。
近年来,为了简化工序,提出了省略贴合发泡聚氨酯或发泡聚丙烯的工序,在基材树脂自身上叠层发泡之后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但是,由于热塑性弹性体的发泡性不充分,存在得不到所要求的柔软感、或由于发泡不均匀而得不到良好外观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汽车材料,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对热塑性弹性体的发泡进行了研究,通常的热塑性弹性体,例如,专利文献1~2的烯烃类塑料成分等,在有机过氧化物的存在下进行动态热处理时分解,熔融时的张力劣化,所以容易脱泡,即使得到发泡体,发泡倍数也最多不过1.5倍左右,并且存在由于脱泡而造成的表面粗糙明显的问题。此外,如果减少有机过氧化物的添加量,虽然发泡性得到改善,但存在成型品的耐热性下降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4中,提出了含有特定的熔体张力以上的聚烯烃类树脂的发泡体,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进一步限定了最长弛豫时间的组合物,但是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泡性。
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通过使用含有特定分子量分布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热塑性弹性体,在注射成型中,得到了良好的柔软感、外观。但是,以这样的组成,得不到充分的发泡性,因而得不到所要求的柔软感。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充分的发泡性而增加发泡剂的量,虽然得到了目的的发泡性,但是存在外观恶化的不妥之处。
在专利文献6~9中,提出了具有间规结构的塑料或还含有高分子量成分等,但得不到充分的发泡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26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4-112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84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2008-088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9-157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61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26982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7-269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7-269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泡性、并且成型品的外观良好的发泡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泡性、且成型品的外观良好的发泡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包括以下的事项。
[1]一种发泡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部分交联或完全交联的由乙烯、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和非共轭多烯构成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橡胶(A)10~40重量%;
由乙烯和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构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33重量%;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得的熔点为40~170℃的聚丙烯(C)10~40重量%;
橡胶用软化剂(D)10~45重量%;和
选自等规丙烯类聚合物(E-a)1~30重量%和间规α-烯烃类共聚物(E-b)1~20重量%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成分(A)、(B)、(C)、(D)以及(E-a)、(E-b)的合计为100重量%,
该成分(E-a)满足下述条件(i)~(i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7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底部结构和紧固在其上的副车架的车辆车身
- 下一篇:车辆用空气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