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接收器处接收发射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0271.6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若埃尔·本杰明·林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56/00;H04L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宋献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收器 接收 发射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在接收器处接收发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基于从上次接收到良好发射以来经过的时间而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的接收窗持续时间,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为所述经过时间的非线性函数;以及
打开接收窗以便收听以寻找所述发射达等于所述所设置的接收窗持续时间的时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基于预期发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初始设置为默认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在成功接收到所述发射的情况下使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复位到所述默认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器为2.4GHz ISM带接收器,且所述默认值是基于在所述2.4GHz ISM带上操作的系统中的嗅探尝试之间的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设置为与所估计的温度变化和与所述接收器所使用的本地时钟相关联的不确定性成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估计的温度变化为约每秒0.05摄氏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低功率时钟为张驰振荡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确定性为约每摄氏度百万分之3,0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设置为所述经过时间的指数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等于ΔT*δ*2Trx,其中ΔT为所估计的温度变化,δ为与所述接收器所使用的本地时钟相关联的不确定性,且Trx为所述经过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设置为所述经过时间的给定幂的函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等于ΔT*δ*Trxn,其中ΔT为所估计的温度变化,δ为与所述接收器所使用的本地时钟相关联的不确定性,Trx为所述经过时间,且n为大于1的分数或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n等于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n等于1.7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动态地计算所述非线性函数的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非线性函数的结果存储在查找表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线性函数为提供第一接收窗持续时间达给定时间周期且在所述给定时间周期之后提供第二接收窗持续时间的阶跃函数,所述第二接收窗持续时间比所述第一接收窗持续时间长。
18.一种用于在接收器处接收发射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信道定时器,其经配置以基于从上次接收到良好发射以来经过的时间而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的接收窗持续时间,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为所述经过时间的非线性函数;以及
信道接口,其经配置以打开接收窗以便收听以寻找所述发射达等于所述所设置的接收窗持续时间的时间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定时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基于预期发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初始设置为默认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定时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成功接收到所述发射的情况下使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复位到所述默认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为2.4GHz ISM带接收器,且所述默认值是基于在所述2.4GHz ISM带上操作的系统中的嗅探尝试之间的时间间隔。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定时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将所述接收窗持续时间设置为与所估计的温度变化和与所述接收器所使用的本地时钟相关联的不确定性成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02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轮发电机及发电方法
- 下一篇: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