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簇绒顶片的吸收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0412.4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2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L·哈蒙兹;西比尔·富克斯;路易斯·V·冈萨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簇绒顶片 吸收 制品 | ||
发明领域
一种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具有簇绒顶片。
发明背景
吸收制品诸如一次性尿布、失禁制品、经期用品等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并且人们已作出了许多努力来改善这些制品的有效性和功能性。一般来讲,此类制品具有流体可透过的顶片、底片、以及介于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
吸收制品中所用的常规顶片通常表现出顶片的流体采集/保留性能和顶片对穿着者皮肤的舒适性之间的权衡性质。当被穿着时,吸收制品的不同部分可被设计成递送不同的有益效果。例如,在吸收制品的中心部分中可能期望顶片具有高流体采集速率。此外,在吸收制品的中心部分中还可能期望顶片具有有限的回渗,以便穿着者不会感到对其阴唇有发粘感。对于吸收制品的中心部分以外的部分,可能期望表面纹理是柔软且柔顺的,以便减小当穿着者活动时可能发生的擦伤以及吸收制品的周边部分对穿着者身体的摩擦。
当被穿着时,吸收制品一般适形于穿着者身体的三维形状。在女性的裆区中,存在多种弯曲特征。例如,在人的裆部中的腿部接合躯干的位置存在如下的部分,在所述部分中在腿部和躯干之间存在弯曲的边界。女性裆部的阴唇区域也趋于由具有弯曲边界的区域所限定。对于吸收制品诸如被设计成穿着在女性裆区中以捕集从其阴道中排出的流体的卫生巾来讲,吸收制品可连结到女性的内裤上,并且连结到吸收制品上的侧翼可包裹在女性的内裤的裆区边缘周围。普通女性内裤的裆区的腿部开口是趋于弯曲的,并且当被穿着时吸收制品的面向身体的表面一般适形于这种弯曲。
通常可得的吸收制品趋于具有顶片,其中顶片的表面是大致均匀的。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可使用不太昂贵的材料作为顶片,因而制造成本可趋于降低。
因此,对于具有顶片的吸收制品存在持续的未解决的需求,其中顶片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特性,所述不同特性在顶片的不同部分中提供不同的有益效果。
发明概述
一种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包括顶片和与顶片成面对关系的吸收芯。顶片具有纵向中心线、正交于且相交于纵向中心线的横向中心线、以及平行于横向中心线的平行横向轴线。纵向中心线可分为三个三分之一段。纵向中心线的一个三分之一段为中部三分之一段。平行横向轴线相交于纵向中心线的中部三分之一段。顶片包括纤维质非织造纤维网和簇。簇包括与纤维质非织造纤维网成一整体且从所述纤维网延伸的纤维。簇的多个纤维为环状纤维。顶片包括对称地设置在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上的一对簇区域侧向边界。每个簇区域侧向边界均由沿纵向中心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将多个簇与缺乏簇的顶片的一部分隔开的线或所述线的一部分限定。簇区域侧向边界彼此间隔开某一距离,所述距离从平行横向轴线处的最小值逐渐增大至在簇区域侧向边界的一个或两个纵向相对的端部处的最大值;或彼此间隔开某一距离,所述距离从平行横向轴线处的最大值逐渐减小至在簇区域侧向边界的一个或两个纵向相对的端部处的最小值。
附图概述
图1为吸收制品顶部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2为放置在女性内裤中的吸收制品的示意图。
图3为纤维质非织造纤维网和簇的示意图。
图4为簇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簇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6为层压体的示意图,所述层压体具有纤维质非织造纤维网和簇。
图7为簇绒层压体纤维网的透视图,所述簇具有顶盖。
图8为图7所示纤维网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为图8的9-9截面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所示纤维网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1为吸收制品的示意性顶部剖面图,顶片由层压体形成。
图12为吸收制品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13为吸收制品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14为吸收制品的示意性顶视图,其中簇具有第一颜色,并且缺乏簇的顶片的部分具有第二颜色。
图15为吸收制品顶部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16为用于形成簇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17为辊的接合情况的示意图。
图18为具有齿的辊的示意图。
图19为辊上的齿的示意图。
图20-22为层压体纤维网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簇具有顶盖。
发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0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