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流速增加型结构的旋转叶片及机翼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1230.9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9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洙;表洙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洙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F04D2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王申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流速 增加 结构 旋转 叶片 机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叶片及机翼,更具体地,涉及随着流体的流动而旋转或提升的旋转叶片及机翼。
背景技术
风能(wind energy)长期以来用作机械动力(mechanical power)的来源。随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力,随着风冲击叶片的冲击面而传递至叶片,在叶片随风力旋转的同时,风能转换成机械能。上述机械能可通过涡轮转换成电能,此时随着能量转换,产生了转换效率的问题。
为了由相同的机械能得到大量的电能,以使叶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为宜。即,在风能最初通过叶片转换成机械能时,可由相同大小的风能获得的机械能的量,因叶片的形状(或结构)而不同,并且可获得的能量决定了能量效率。
另一方面,若风沿机翼的顶部及底部流动,则产生与风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提升力(lifting force),并且由此使提升力作用在机翼上。提升力能够使机翼由地面上升。即,风力转换成提升力,与前面说明的情况相同地,在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情况下,能够由相同大小的风力得到大量的提升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流体的流动产生运动的旋转叶片及机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旋转叶片及机翼。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通过如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依照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具备与流体产生冲击的冲击面、并且借助所述流体的流动而旋转的旋转叶片,带有由所述的冲击面凹陷形成的一个以上的流路,并且所述的流路带有:相对于所述的旋转方向位于前方、且所述的流体流入其中的多个流入口,及相对于所述的旋转方向位于后方、且所述的流体从中流出的多个流出口。
此时,所述的流入口的截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的流出口的截面积。此外,所述的流入口的截面积可以向所述的流出口逐渐减小。
所述的流路为多个,并且所述的流路可以由所述的旋转叶片的末端,向所述的旋转叶片的旋转中心大致平行地排列。
以所述的旋转叶片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所述的流路可以成圆弧形。
依照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例,具备流体流动的顶部及底部、并且借助所述的流体产生提升力作用的机翼,带有由所述的冲击面凹陷形成的一个以上的流路,并且所述的流路带有:位于前方且所述的流体流入其中的多个流入口,及位于后方且所述的流体从中流出的多个流出口。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依照本发明,旋转叶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即,旋转叶片借助带有恒定动能的流体流动表现出高转数,并且可知借助流体流动产生的机械能通过它得到了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将螺旋桨设置在风洞内的情形。
图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的螺旋桨。
图3及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螺旋桨叶片剖视图(sectional view)。
图5及图6所示为使用图2所示的螺旋桨得到的实验结果的算图。
图7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例的螺旋桨。
图8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中的又一实施例的机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中的图1至图6,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中优选的多个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多种变型,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以下说明的多个实施例的限制,仅用于为本发明中多个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更加详细的说明。因此为了更明确地强调和说明问题,附图中所示各个构件的形状可能会被夸大。
图1所示为将螺旋桨设置在风洞(wind tunnel)内的情形。风洞10沿横向设置,在风洞的右侧端设置风扇(fan),在风洞的左侧端形成排气口。通过风扇提供的流体流(V1)通过(V)螺旋桨20后,朝向(V2)排气口。
螺旋桨20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持部件30。螺旋桨20大致垂直于风洞10设置,螺旋桨20借助风洞10内部的流体流(V)旋转。
图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中的一实施例的螺旋桨,图3及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螺旋桨叶片剖视图(sectional view)。
螺旋桨20具备第一及第二旋转叶片22,26。图2(a)所示为传统的螺旋桨20,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螺旋桨20。与传统的螺旋桨20不同,第一及第二旋转叶片22,26分别具备多个流路24,28。如图2(b)所示,多个流路24,28大致垂直于旋转叶片22,26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彼此平行地设置。多个流路24,28自旋转叶片22,26的末端相互分隔的排列,直至旋转叶片22,26的旋转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洙,未经吴明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1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硫化钨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