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1954.3 | 申请日: | 200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简·奥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GO发展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3/06 | 分类号: | F03B13/06;B65D88/16;B65D88/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丹麦奥***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 系统 | ||
1.一种蓄能系统(1),包括:容器(2);载荷(4);和能量转化结构(6),所述载荷(4)作用在所述容器(2)上,以便能通过背离起始点位移所述载荷(4)而增大所述容器的容积,并且使得在减小所述容积时,所述载荷(4)能向所述起始点返回,所述能量转化结构(6)适配地通过向所述空间中泵送流体介质以消耗能量,由此增大所述容积,并且通过从所述空间释放所述流体介质而减小所述空间,同时将所述流体介质中的流动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4)包括天然存在的材料,诸如土壤、沙子、粘土、砾石、卵石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包括形成闭合空间的膜料(15、16),并且所述载荷(4)作用在所述膜料的上层(15)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15)接合到下层(16),以使在所述层(15、16)之间形成空间,并且所述层在所述层的边缘部分(18)处的接头区域中接合,并且所述接头区域位于所述容器(2)的剩余部分以下。
5.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料层(15)以密度小于所述流体介质的材料制成,而所述下膜料层(16)以密度大于所述流体介质的材料制成。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化结构(6)包括涡轮机,所述涡轮机能利用机械能操作,从而将流体位移到所述容器(2)中,并且能利用所述流体的流动能量操作,以提供机械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结构(6)包括发电机(11),所述发电机能利用机械能操作以产生电能。
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布置在地面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成确定所述容器(2)的高度的至少一个高度测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至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所述容器(2)以下的沙层。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泄漏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所述容器(2)的流体介质泄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检测结构包括适配成进行声学检测的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检测结构包括布置在所述容器(2)下方和/或上方的排水导管(20)和流体传感器,从而将可能的泄漏流体排放到所述流体传感器。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多个容器(2),每个容器布置在载荷(4)下方,由此所述载荷作用在所述容器(2)上,以使能通过背离起始点位移所述载荷(4)而增大所述容器的容积,并且在减小所述容积时,所述载荷能向所述起始点返回,其中所述能量转化结构(6)经由连接结构(8)连接到每个容器(2),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每个容器(2)的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每个容器(2)的各个载荷(4)。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件(14),以允许进入所述容器(2)进行检查和维护。
17.一种补偿供电系统中需求和生产波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
-通过向所述容器(2)泵送流体介质,从供电件消耗过剩电力,从而增大至少一个容器(2)的容积;和
-通过从所述空间释放流体介质而减小所述空间,同时将所述流体介质中的流动能量转化为电能。
18.一种防止地下区域被淹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所述系统的容器(2)设置在地下,位于所述地下区域和水体之间;和
-根据所述水体的水位或者根据向所述系统储蓄过剩能量或者从所述系统释放过剩能量的需求来增大或减小至少一个容器(2)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O发展公司,未经GO发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19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