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1981.0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成人;海老原正春;高桥正敏;川添大辅;米泽胜;马场雅浩;中川英明;目片雅人;大门宽幸;秋山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A61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例如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吸入口的空气清洁用的预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通过设置在送风路径的途中的具有氧化分解功能的除臭单元吸附臭气成分。
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由于是去除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而进行除臭,因而不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
因此,一种提案的空调机是,在室内机的送风路径设置静电雾化装置,并将利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和空气一起吹送到室内,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
在这种空调机中,静电雾化装置配置在吸入口或吹出口附近,或热交换器或室内风扇的下游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82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34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是利用送风路径中的空气将用于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珀尔帖元件冷却的结构,制冷运转时姑且不论,在加热运转时不能对珀尔帖元件进行冷却。即,对于实用化时成为问题的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没有发现具体的提案。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这种问题点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可靠地产生静电雾。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室内机的空调机,该室内机具有: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该空调机包括:分隔壁,将室内机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第一区划室收容有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并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吹送且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所流通的主流路;和静电雾化单元,收容于第二区划室内,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并通过高压放电使其作为静电雾向室内放出,其中,该静电雾化单元包括:珀尔帖元件;通过高压放电使因珀尔帖元件的冷却而结露的水成为静电雾的放电电极;和对珀尔帖元件的热进行散热,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的散热部,分隔壁具有将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连通的开口部,通过因室内风扇的动作而产生的主流路内的负压将第二区划室内的空气经由分隔壁的开口部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翅片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在大致沿着从第二区划室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的空气流的方向上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吸引作用,在设有静电雾化单元的第二区划室产生空气流,该空气流沿各翅片的间隙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冷却静电雾化单元的珀尔帖元件,因此,能够长时间可靠且稳定地持续产生静电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部分去除后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3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一部分框体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0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一部分去除后的状态的图12的室内机的端部正面图。
图14是表示将固定于吸引装置的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将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端部正面图。
图16是表示将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室内机的局部断裂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1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