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纤维的片状集合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2259.9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深泽康彦;木村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1/42 | 分类号: | D04H1/42;B01D39/16;D01D5/04;D01F6/50;D04H1/7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片状 集合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直径为3000nm以下的微纤维的片状集合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纤维直径为1000nm以下的微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而且,其微纤维的片状集合体也是公知的。
例如,在株式会社纤维社企画出版发行的山下义裕所著“エレクトロスピニング最前缐”(非专利文献1)中介绍了纳米纤维的性状、制法、制备装置等。
另外,在特开2006-289209号公报(P2006-289209A、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层层叠在由纤维直径为5000~20000nm的纤维形成的非织造布的层的过滤器,该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层由纤维直径为1~500nm的纤维形成。
在特开2006-144138号公报(P2006-144138A、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中,在非晶质氟树脂溶液中添加聚乙烯醇水溶液而制备喷出溶液,在喷嘴和基板之间施加电压,使喷出溶液从该喷嘴喷出而在基板上制备非织造氟布。该发明中,可使喷嘴及/或基板振动。制备的非织造氟布可用作过滤器。
另外,在特开昭63-145465号公报(P1988-145565A、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使用水溶性的聚乙烯醇制备纤维直径为1微米以下的所谓的纳米纤维的发明。该发明中,在沿纵向移动的环形输送器的宽度方向形成多个喷嘴不连续排列的喷嘴列,在纵向排列多个该喷嘴列。
在特开2005-264353号公报(P2005-264353A、专利文献4)记载的发明中,在制备纳米纤维的集合体的装置中非直线状地配置作为喷嘴使用的纺丝原液供给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89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441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昭63-145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26435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株式会社纤维社企画出版发行的山下义裕著“エレクトロスピニング最前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中的纤维为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一般地,由该非织造布形成的过滤器对油雾不具有高的过滤性能。
据认为,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中的非织造氟布可成为对油雾有高过滤性能的过滤器。但是,此发明中,必须将用氟树脂溶液和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的片状纤维集合体浸渍在热水中以除去聚乙烯醇成分。另外,该文献中记载有使喷嘴振动,但其喷嘴只有一个,而且,没有记载应该怎样使喷嘴振动。
由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发明得到的纳米纤维是水溶性的,因此由该纳米纤维形成的片不能作为要求耐水性的过滤器使用。另外,通常还存在由多个喷嘴喷出的纳米纤维带有电荷而难以同样地分布在输送器的问题,但该发明没有公开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发明中,作为喷嘴的多个纺丝原液供给部的位置固定,因此制备宽幅的纤维集合体时,纺丝原液供给部的数目显著增多,时而会有制造装置的维护管理变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片状集合体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装置,其中,所述片状集合体的纤维直径为1000nm以下,能够用作对油雾的过滤性能优异的过滤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由有关微纤维的片状集合体的第1发明、有关该片状集合体的制备方法的第2发明、和有关用于制备该片状集合体的装置的第3发明组成。
上述第1发明的目的为纤维直径在3000nm以下的微纤维的片状集合体。
这样的片状集合体中,第1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微纤维为不溶于水而可溶于醇的缩醛化聚乙烯醇树脂和不溶于水而可溶于醇的氟树脂的混合物。
在第1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纤维通过电场纺丝法处理所述缩醛化聚乙烯醇树脂和所述氟树脂的醇溶液而得到,其纤维直径为30~800nm。
在第1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集合体为叠置在具有透气性的非织造布以及具有透气性的织造布的任一种的状态。
上述第2发明的目的为第1发明所述的片状集合体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研株式会社,未经兴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轨枕增强装置
- 下一篇:用于锌和锌合金铸模构件的新型无氰电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