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发护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2341.1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博光;伊东谦吾;田中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5D20/12 | 分类号: | A45D20/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发 护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吹风机(头发护理装置),已知有具备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和雾生成部的技术(日本国特开2008-23063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此种的头发护理装置中,由雾生成部生成的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时,有可能会腐蚀该金属微粒子生成部。
另外,雾生成部构成作为通过放电进行微粒化的静电雾化机构时,若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则由于雾的电荷而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排出性能有可能会下降。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吹风机中,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和雾生成部分别收容在不同的壳体内。因此,雾难以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
然而,由于设置不同的壳体,因此部件个数增加,从而成为重量增加或制造成本增大的一个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抑制雾生成部生成的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头发护理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是提供一种头发护理装置,具备: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区域内且生成金属微粒子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区域内且生成雾的雾生成部,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配置在所述雾生成部生成的雾所通过的雾通过区域外。
根据上述头发护理装置,与将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和雾生成部收容配置在不同的壳体中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在此,优选,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在与所述雾通过区域内的雾通过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离开所述雾生成部配置。
如此,能够抑制从雾生成部排出而流过雾通过区域的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在此,优选,排出所述金属微粒子的金属微粒子排出口和排出所述雾的雾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头发护理装置的外壳,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与所述金属微粒子排出口对置,所述雾生成部与所述雾排出口对置。
如此,从雾生成部排出的雾更迅速地从雾排出口排出,而进一步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而且,由于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与金属微粒子排出口对置,因此金属微粒子从金属微粒子排出口更迅速地排出。
而且在此,优选,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与所述雾生成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雾生成部与所述罩之间的距离长。
如此,从雾生成部排出的雾更迅速地从雾排出口排出,从而进一步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优选,将比所述壳体导电性低的与所述壳体不同部件的罩作为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如此,由于外壳为低导电性的不同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外壳的带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排出性能由于带电而下降的情况。
优选,还具备抑制所述雾到达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屏蔽壁。
如此,通过屏蔽壁能够进一步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优选,还具备抑制所述雾到达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屏蔽壁,所述罩与所述屏蔽壁电绝缘。
如此,能够抑制金属微粒子或雾的电荷从罩向屏蔽壁的移动引起的屏蔽壁的带电。因此,能够抑制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金属微粒子排出性能由于带电而下降的情况。
在此,优选,通过在所述罩与所述屏蔽壁之间形成间隙,使所述罩与所述屏蔽壁电绝缘。
如此,能够以极简单的结构实现罩与屏蔽壁的电绝缘。
优选,所述屏蔽壁与将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或所述雾生成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部件一体化。
如此,能够共用安装部件和屏蔽壁,与分别设置它们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优选,还具备:光源;导光部件,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导光且作为所述屏蔽壁起作用。
如此,设置导光部件时,通过有效利用导光部件作为屏蔽壁,能够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在此,优选,除了所述导光部件之外,还具备与将所述金属微粒子生成部或所述雾生成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部件一体化的另一屏蔽壁,所述导光部件与所述另一屏蔽壁并列设置。
如此,通过屏蔽壁(导光部件)和另一屏蔽壁能够构成双重壁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雾到达金属微粒子生成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头发护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剖视图。
图2是所述吹风机的主视图。
图3是所述吹风机的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及雾生成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及雾生成部的放大俯视图(第一变形例)。
图5是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及雾生成部的放大俯视图(第二变形例)。
图6是金属微粒子生成部及雾生成部的放大俯视图(第三变形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成基于密码的消息认证码的方法
- 下一篇:X射线CT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