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聚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3483.X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寿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落合寿昭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00;B01D21/01;B01D21/02;B01D21/08;B01D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聚 处理 方法 | ||
1.一种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采用了向被处理水中注入无机凝聚剂的无机凝聚剂注入工序、在急速搅拌槽中混合搅拌被注入了上述无机凝聚剂的上述被处理水从而预先将上述被处理水中的微细的悬浮粒子微絮凝化的微絮凝化工序、和最终阶段的砂的过滤工序,其中,
使上述微絮凝化工序和上述砂过滤工序之间介有接触材料集积槽,所述接触材料集积槽集积有能够促进微絮凝物的絮凝化并且使该微絮凝物和该絮凝物残留的接触材料,
通过预先向该接触材料集积槽的入口和/或接触材料集积槽内的上述入口附近填充含有粒径为7.0μm以上的絮凝物的絮凝物,使被处理水开始通过该接触材料集积槽的阶段中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絮凝物在接触材料集积槽内的残留率即过滤率为8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微絮凝化工序和砂过滤工序之间介有通过上述微絮凝物与已有絮凝物的接触来促进絮凝化的絮凝化工序和将该絮凝物沉淀分离的沉淀分离工序,
在絮凝化工序和沉淀分离工序的前阶段和/或后阶段设置有接触材料集积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絮凝化工序之后紧接着的阶段,采用了多个单位的接触材料集积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絮凝化工序之后紧接着的阶段,在接触材料集积槽之后,设置有没有预先向入口和/或该入口附近填充含有粒径为7.0μm以上的絮凝物的絮凝物的接触材料集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即将进行砂过滤工序之前的阶段,在位于砂过滤层的上侧并且通过积存而形成的池中设置了接触材料集积槽。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絮凝化工序和沉淀分离工序,采用了污泥层方式或使沉淀池后接在基于常规方式的搅拌槽的方式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触材料集积槽中,使被处理水从下侧向上侧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处理水流入到接触材料集积槽的前阶段,调整无机凝聚剂的注入量使得浊度为20度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微絮凝化工序中,以被处理水能够顺次转移那样的串联连接的状态具有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区划的急速搅拌槽,
设置:
第1凝聚剂注入工序,该工序对处于直到微絮凝化工序的第1区划为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阶段的被处理水注入无机凝聚剂;和
第2凝聚剂注入工序,该工序对处于从微絮凝化工序的第2区划到絮凝化工序为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阶段的被处理水注入无机凝聚剂,
分别调整由第1凝聚剂注入工序和第2凝聚剂注入工序实现的注入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表示凝聚集块物残留量的指标,在微絮凝化工序已结束的阶段中的被处理水的STR(Suction Time Ratio)为4.0以下,所述STR为在采用相同的吸引程度使相同的滤纸吸引被处理水和同温且等量的蒸馏水的情况下,将被处理水的吸引时间记为Ts,将蒸馏水的吸引时间记为Tv时,由Ts/Tv表示的指标比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从接触材料集积槽流出并流入砂过滤层的被处理水再注入凝聚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处理水的凝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处理水的注入前阶段预先向接触材料集积槽的入口和/或接触材料集积槽内的所述入口附近填充含有粒径为7.0μm以上的絮凝物的絮凝物时,从位于所述入口附近的上限的位置的排出口排出多余的所述絮凝物,在被处理水的流入阶段关闭该排出口的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落合寿昭,未经落合寿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34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雕刻制作的导光板及其照明灯具
- 下一篇:一种网络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