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3547.6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森下政夫;山本宏明;池边政昭;岩崎政弘;柳田秀文;西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合金工业株式会社;森下政夫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B22F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 金属 内含 碳化物 分散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对选自钴、铁、镍以及锰群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固溶于钨晶格中而成,X线衍射图形中能够观察到bcc钨相峰值的过渡金属固溶钨合金粉末进行碳化而成,表示为式(1):M-W-C(M表示选自Co、Fe、Ni、Mn的一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Co:0.3~19.7重量%、W:75.3~93.6重量%、C:4.9~6.2重量%的组分,内含Co-W-C固溶体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一部分或者全部钴置换成选自铁、镍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Fe:0.3~19.7重量%、W:75.3~93.6重量%、C:4.9~6.2重量%的组分,内含Fe-W-C固溶体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铁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钴、镍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Ni:0.3~19.7重量%、W:75.3~93.6重量%、C:4.9~6.2重量%的组分,内含Fe-W-C固溶体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镍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钴、铁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Mn:0.3~19.7重量%、W:75.3~93.6重量%、C:4.9~6.2重量%的组分,内含Mn-W-C固溶体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其特征在于:
Mn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钴、镍以及铁群的一种以上。
10.一种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和结合过渡金属元素粉末一同烧结而成,其中,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对选自钴、铁以及镍群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固溶于钨晶格中而成,X线衍射图形中能够观察到bcc钨相峰值,表示为式(2):M-W(M表示Co、Fe、Ni、Mn中的一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固溶钨合金粉末进行碳化而成,表示为式(1):M-W-C(M表示Co、Fe、Ni、Mn中的一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为Co-W-C,结合过渡金属为Co,具有Co:1.2~31.7重量%、W:64.0~92.7重量%、C:4.2~6.1重量%的组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中的钴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铁、镍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为Fe-W-C,结合过渡金属为Co,具有Co:0.2~12.0重量%、Fe:0.3~19.7重量%、W:64.0~92.7重量%、C:4.2~6.1重量%的组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中的铁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钴、镍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为Ni-W-C,结合过渡金属为Co,具有Co:0.9~12.0重量%、Ni:0.3~19.7重量%、W:64.0~92.7重量%、C:4.2~6.1重量%的组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钨碳化物分散超硬合金,其特征在于:
过渡金属内含钨碳化物中的镍的一部分置换成选自钴、镍以及锰群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合金工业株式会社;森下政夫,未经山合金工业株式会社;森下政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35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