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洁布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5925.4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菊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田菊夫 |
主分类号: | A47L13/16 | 分类号: | A47L13/16;A47L1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田*;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家庭的地板、墙壁等时用的清洁布。
背景技术
作为清除家庭地板、墙壁、窗户或家具等上附着的灰尘、垃圾等用的清洁布,过去有各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是用无纺布作为材料来制作清洁布。清洁布被安装在具有长柄的清扫用具的台板上,在被保持在台板上的状态下使用。或者是,将清洁布运用于具有较短握柄和脚部的清扫器具上,将脚部插入清洁布的保持部,由此将清洁布保持在握柄上并在此状态下使用。
以无纺布为材料的清洁布通常为用过即扔的一次性产品,要求制造成本低且抹除能力优异。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清洁布,在由无纺布构成的布片上设置多条裂缝。这种清洁布用裂缝来捕捉灰尘和垃圾,由此对被清扫面进行清扫。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3-65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的清洁布与那种对无纺布不进行任何加工的清洁布相比,抹除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灰尘和垃圾的捕捉量尚不充分。
尤其是对于颗粒较大的垃圾,捕捉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颗粒较大的垃圾也能可靠地捕捉、能够有效地进行清扫的清洁布。
本发明的清洁布由基片以及与该基片接合的清扫面形成片构成,在基片与清扫面形成片的接合部相互之间,在清扫面形成片上形成松弛部,并且在松弛部形成多个用于捕捉灰尘、垃圾的切断部。
在清扫面形成片的松弛部,基片与清扫面形成片的接合部相互间沿基片的距离L1和所述接合部相互间沿清扫面形成片的距离L2具有L1<L2的关系。
切断部既可构成为裂缝,也可构成为透孔。裂缝或透孔的形状可以任意构成。
在使切断部构成为裂缝时,最好将多条裂缝配置成使裂缝的直线方向与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形成一定图案的裂缝。
清扫面形成片与基片间的接合部的位置既可以是清扫面形成片的端缘部,也可以将所述端缘部内侧的部位与基片接合来形成接合部。采用后者的结构时,在所述接合部与清扫面形成片的端缘部之间形成清扫面形成片的延长部。可以在该延长部设置切口来形成长条部。
可以在所述延长部设置带状片,并且在延长部及带状片上设置切口来形成长条部。
可以在所述延长部设置由基部和从该基部弯折的斜面部构成的弯折板,在此情况下,最好在弯折板的斜面部上形成粘接面。
可以将所述延长部弯折而形成弯曲状弯折部,并在该弯曲状弯折部设置切口来形成中空状长条部。
基片与清扫面形成片的接合部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在清扫面形成片上形成多个松弛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多个松弛部形成相互不同的高度。作为松弛部的高度相互不同的形态,最好是清扫面形成片的中心部的高度最高,并且随着向清扫面形成片的端部延伸而使高度依次降低。
当在清扫面形成片上设置多个松弛部时,可以在多个松弛部相互间设置具有多个开口孔的平坦部,并且通过粘接剂将各平坦部与基片接合而形成接合部。像这样使平坦部通过粘接剂而与基片接合,就在平坦部与基片之间形成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通过平坦部的开口孔而向外部露出。
清扫面形成片既可以与基片的一面接合,也可以与其表里两面接合。
基片及清扫面形成片最好分别用无纺布构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清洁布由基片以及与该基片接合的清扫面形成片构成,在基片与清扫面形成片的接合部相互间的清扫面形成片上形成松弛部,并且在松弛部形成多个用于捕捉灰尘、垃圾的切断部,因此在用本发明的清洁布清扫被清扫面时,会在清扫面形成片上的松弛部产生皱纹,从而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曲折部,由此能够增大清洁布与被清扫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较大的摩擦力能够使灰尘和垃圾被在清扫面形成片上形成的切断部可靠地捕捉,使对灰尘和垃圾的捕捉量增大。
从而,本发明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显著增大抹除能力,而且具有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将裂缝作为切断部形成的实施例,图1b是图1a的I-I线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多个松弛部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在基片的表里两面设置清扫面形成片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a、4b、4c、4d分别是表示裂缝的形成图案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清洁布安装到清扫器具上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6a、6b、6c、6d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的模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田菊夫,未经山田菊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5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