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结构的变化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6917.1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V·M·帕特尔;M·文卡塔拉曼恩;S·尼姆巴尔卡;M·兰马克里斯南;S·萨达西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维斯塔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3/00;C07K14/415;C12N15/29;A01H1/00;A01H5/00;C12N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印度班*** | 国省代码: | 印度;I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结构 变化 | ||
1.一种产生表现出植物结构改变的转化植物的方法,包括:将包含与编码功能性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核酸序列操作性连接的组成型或非组成型启动子的DNA构建物掺入植物基因组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功能性谷氨酸脱羧酶的核苷酸序列包含SEQ ID No.1所列核苷酸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子选自操作性连接于SEQ ID No.1所列核苷酸序列的组成型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细胞类型特异性启动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子选自诱导型启动子,能够对选自下组的信号产生响应:机械性刺激、热、冷、盐、洪水、干旱、创伤、缺氧、病原体、紫外线B、营养耗竭、开花信号、结果信号,细胞特化及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子选自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在选自下组的植物组织中表达:叶、茎、根、花、花瓣、花药、胚珠等,及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子选自细胞类型特异性启动子,在选自下组的植物细胞中表达:薄壁组织、叶肉、木质部、韧皮部、保卫细胞、气孔细胞等,及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脱羧酶包含SEQID NO:2所列的氨基酸序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EQ ID No.2所列的氨基酸序列可有效催化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GABA)的反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植物表达SEQ ID No.1所列谷氨酸脱羧酶(GAD)基因,其表达水平高于相同条件下同种非转化植物表达GAD基因的水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植物选自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谷类、饲料作物、豆科植物、豆类植物、蔬菜、水果、油料种子、纤维作物、花卉、园艺植物、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NA构建物掺入植物基因组的方法包括;
I.用所述DNA构建物转化来自宿主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II.选择包含所述DNA构建物的转化细胞、细胞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或种子;
III.从所选的转化细胞、细胞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或种子再生完整植株;和
IV.选择表达所述多核苷酸的再生完整植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颗粒枪、生物射弹或土壤杆菌介导将所述DNA构建物转化到宿主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中。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转化植物及其后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将SEQ ID No.1所列的DNA构建物掺入杂合或纯合状态的植物中。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选自下组的植物结构特征发生显著改变:植株高度、节间距、茎粗、叶片数目、叶片尺寸、生物量、可收获产量及其组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叶片数目和/或叶片尺寸显著增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叶片长度和/或宽度显著增加。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生物量显著增加。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化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的可收获产量显著增加。
20.一种用包含与编码GAD酶的多核苷酸操作性连接的组成型启动子的载体转化的植物或其后代;其中所述植物表达所述多核苷酸;并且与非转化植物相比,所述植物的植物结构、植株高度、节间距、茎粗、叶片数目、叶片尺寸、生物量、可收获产量、繁殖功能或其它形态学或农艺学特征显著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维斯塔根有限公司,未经阿维斯塔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69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双相萃取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 下一篇:结合的丙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