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7634.9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稔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29;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接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连接器内部安装有电阻器元件的端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例如工厂自动化(FA)的网络中使用一种所谓的总线型网络,其中超过一个数字设备(例如测量设备)连接到被称为总线的一个公共母线路。在总线型网络中,需要将具有与传输线路相同大小的特性阻抗的端接电阻器连接到电缆末端,以便防止来自总线电缆末端的不必要的信号反射。
为了有利于附连端接电阻器,在连接器内部安装有端接电阻器的端接连接器是公知的。通过将这种端接连接器连接到与总线型网络末端连接的设备的输出侧,可容易地连接端接电阻器。例如,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布No.S63-139775)描述了用于传输线路端接的连接器,如“一种绝缘插头,其具有与输出侧插头33电接触的端子,并在上部中具有用于附连电子部1a的多个端子,其中用于获得所需端接的端子电阻器50通过焊接等等连接在与这个插头1的输出侧插头33的端子相应的端子1a上”。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期望一种端接连接器,其可将探针与连接到所需电缆芯的端子连接而无需移除端接连接器。
当总线型网络中发生通信故障时,为了故障尽快恢复,有必要能够容易地分辨机器故障与电缆故障(断开)。当使用端接连接器进行端接时,诸如测试仪的测量设备的探针需要在移除端接连接器之后连接到输出连接器的端子,其中输出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到所需电缆芯线路。然而,由于连接器通常具有不止一个端子,并且每个端子的应用不同,因此必须为测量选择适当的端子。例如,当通过一个连接器来执行供电和信号传输时,为了修复通信故障,有必要选择负责信号传输的端子。另外,端子在附连到设备的输出连接器的开口内以窄间距排列。因此,当试图使测试仪的两个探针接触相邻端子时,探针可能彼此接触,或可能接触不必要的端子,导致可用性差,这已经成为网络维护操作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其具有接触部和引线接触部;壳体,其具有多个探针插入部并接纳端子;以及电阻器元件,其被接纳在壳体中并电连接到端子,其中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探针插入部中。
根据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端接连接器,可以不用从设备移除端接连接器就可以进行电缆故障诊断,并且测试仪的探针可以容易地连接到与所述电缆芯连接的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A、3B和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覆盖件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的透视图。
图5是端接连接器在图2的A-A横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号]
1 端接连接器
2 端子
4 电阻器元件
6 壳体
8 主体
10 覆盖件
12 窗口
26 探针插入部
36 凹槽
42 凹陷部
48 电阻器元件隔室
50 主体隔室
52 引线接纳槽
54 引线插入孔
76 底部表面
98 端子接触部
100 引线接触部
102 基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其具有引线接触部和接触其他连接器的端子的端子接触部;电阻器元件,其电连接到其中两个端子;以及用于所述端子和电阻器元件的壳体。电阻器元件的电阻值基本上匹配电连接到电阻器元件的电缆的特性阻抗。壳体配备有沿端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多个探针插入部,并且安装的端子的一部分位于探针插入部的内部。因此,通过将例如测试仪的测量设备的探针插入探针插入部中,探针可连接到与所需的电缆芯电连接的端子。另外,探针插入部在与连接器的接头侧相对的连接器末端附近开口。因此,即使在连接器从右到左或者上下高密度排列时,也可容易地执行使用测试仪的测量,而不受相邻连接器的干扰。端接连接器的壳体配备有主体和覆盖件,并且端接电阻器被容置在连接器的端接连接器隔室中。
当端接电阻器安装在其中的覆盖件被从上安装到主体的后端时(端子的引线接触部从主体的后端露出),电阻器元件的引线经压力接触在端子的引线接触部上,这允许电阻器元件容易地附连到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7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