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8789.4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若原淳弥;和田滋;三木伸哉;野田笃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3G7/06 | 分类号: | F0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经志强;杨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摄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将形状记忆合金和通电部件连接的杆状端子的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尝试着在各种驱动装置中使用具有形状记忆合金(以下亦称为SMA)的致动器。SMA以钛和镍的合金等为代表,且为具有如下性质的合金,即:即使在称为相变点的温度以下发生变形,当加热到该温度以上时,也会因马氏体相变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通常,SMA形成为绳状的形态,通过通电加热控制而沿长度方向伸缩,由此作为致动器进行动作。
这种SMA的线径细到几十μm,因此能够实现具备SMA致动器的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正在研究将其装载在各种设备上。
然而,这种绳状的SMA通常是在架设在被驱动部件上的状态下,经由固定其两端的固定部件,被支承在设置于框架或框体等上的基座部件上。另外,在固定部件或固定部件的周边等设置有用于向SMA通电的导线、用于连接可挠性基板等通电部件的接线端子。
例如,已知有如下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将板状部件弯曲而形成夹持部上夹持SMA并进行压接固定,且在附设于夹持部的环形垫圈部件与基座部件之间夹入用于向SMA通电的导线,并用螺钉进行固定。
此外,已知有如下构成(参照专利文献2),即:通过将SMA与球形物或楔形物一起压入到在基座部件上设置的孔中来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软钎焊来连接用于向SMA通电的导线与在基座部件的孔附近设置的接线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89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9891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是夹持SMA并对其进行压接固定的夹持面与连接导线的垫圈部件被平面状地一体化了的所谓接线板的构成,因此需要有较大的用于配置的二维空间,而有可能有碍于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中,固定SMA的基座部件的孔与焊接导线的接线端子相互接近配置,因此因软钎焊作业时的热传导有可能影响到SMA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具备杆状端子的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即在不妨碍驱动装置小型化、不影响SMA的性能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固定SMA的同时将通电部件加以连接。
通过以下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来达到上述目的。
1.一种驱动装置,作为驱动源具备绳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部件,其成为上述驱动装置的基座;以及由金属构成的杆状端子,其贯通上述基座部件且固定在该基座部件上,在上述杆状端子的一端侧,铆接该杆状端子并夹持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在上述杆状端子的另一端侧具有压接部,在该压接部上压接并固定用于向上述形状记忆合金供电的通电部件。
2.在上述1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是杨氏模量为50GPa以上、250Gpa以下的金属。
3.在上述2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由铜系金属构成。
4.在上述2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由SUS钢构成。
5.在上述4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被实施了热处理。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状端子一端侧的侧面或端面上形成有夹持上述形状记忆合金的铆接部。
7.在上述6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铆接部形成因铆接而被压缩的V字形槽,将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夹入于上述V字形槽中,并对上述杆状端子的端部进行加压,由此将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夹持并固定在上述V字形槽中,上述V字形槽的导角的角度θ为15°以上、45°以下。
8.在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的因铆接而被压缩的部分的截面直径小于非压缩部分的截面直径。
9.在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状端子的径向截面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驱动装置、由上述驱动装置驱动的透镜、以及将被上述透镜引导的被摄体光学像进行光电变换而生成图像信息的摄像元件。
本发明用1个杆状端子进行SMA的固定以及其与用于向SMA供电的通电部件的连接,并且将杆状端子以贯通基座部件的状态进行固定。由此,能够以与径向的截面积相当的小空间来配置杆状端子,并实现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8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