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用的板状粒子以及锂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9598.X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隆太;小林伸行;横山昌平;七泷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C01G51/00;C01G53/00;H01M4/5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粒子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用的板状粒子(板状粒子的定义后述)、以及具备了含有上述板状粒子的正极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锂二次电池(有时也被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广泛使用的是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该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典型为LiCoO2)具有所谓的α-NaFeO2型的层状岩盐结构。该钴系的正极活性物质中,(003)晶面之外的结晶面(例如(101)晶面、(104)晶面)上出现锂离子(Li+)的出入。通过该锂离子的出入进行充放电动作。
发明内容
此种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通过锂离子出入良好的结晶面((003)晶面之外的面:例如(101)晶面、(104)晶面)更多地露出于电解质,可提高电池容量等特性。本发明为解决该课题而做。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用板状粒子具有层状岩盐结构,气孔率在10%以下,(003)晶面取向为与粒子的板面(板面的定义后述)交叉。气孔率优选3~10%。因以下原因不优选气孔率不足3%:由于伴随充放电的体积膨胀收缩,粒子内应力集中在结晶方位不同的区域的边界。因此容易产生裂纹、容量下降。此外,气孔率超过10%的话,单位体积的充放电容量减少,因此不理想。
具体例如,该粒子形成为,取向为与上述板面平行的晶面为(003)晶面之外的晶面(例如(104)晶面)。此时合适的取向度是:X射线衍射中(003)晶面的衍射强度与(104)晶面的衍射强度的比率[003]/[104]在1以下。这样,由于锂离子容易取出,因此充放电特性提升变得显著。
但是,[003]/[104]不足0.005的话,循环特性下降。考虑这是因为取向度过高(即,结晶的朝向过于一致)的话,由于伴随锂离子的出入的结晶体积变化,粒子、膜容易开裂(此外,该循环特性劣化的详细原因不明。)。
这里的“层状岩盐结构”指的是:在锂层与锂以外的过渡金属层之间夹着氧层交替层压的结晶结构,即,介由氧化物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层与锂单独层交替层压的结晶结构(典型的是α-NaFeO2型结构:在立方晶岩盐型结构的[111]轴方向规则地排列有过渡金属与锂的结构)。此外,“(104)晶面取向为与上述板面平行”,换言之是(104)晶面取向为(104)晶面的法线方向—[104]轴与上述板面的法线方向平行。
上述特征换言之是,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用的板状粒子中,层状岩盐结构中的[003]轴成为与粒子的上述板面的法线交叉的方向。即,该粒子形成为,与[003]轴交叉的结晶轴(例如[104]轴)为与上述板面正交的方向。
此外,“板状粒子”指的是外形形状为板状的粒子。“板状”的概念即使本说明书中未特别说明,在社会一般概念上也是明确的,尽管如此附带说明的话,例如可以定义如下。
即,“板状”指的是,将粒子稳定地(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令该粒子从下述水平面飞出的强力冲击除外)也不会倒下的状态)置于水平面(与重力作用的方向—铅垂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状态下,从与上述水平面正交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上述第一平面与上述第二平面交叉,典型的是正交。)观察该粒子的截面时,任意截面上,沿上述水平面(与上述水平面平行,或与上述水平面构成的角度为α度(0<α<45))的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该尺寸称为粒子的“宽度”。)大于与该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厚度方向的尺寸(该尺寸称为粒子的“厚度”。)的状态。此外,上述的“厚度”不包括上述水平面与该粒子之间的空隙部分。
本发明的板状粒子通常形成为平板状。这里的“平板状”指的是,将粒子稳定地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上述水平面与该粒子之间形成的空隙高度小于粒子厚度的状态。此种板状粒子通常不会更为弯曲,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板状粒子,上述定义是适合的。
将粒子稳定地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上述厚度方向并不一定成为与上述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假设将粒子稳定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平面或上述第二平面的该粒子的截面形状分类为最近似于(1)长方形、(2)菱形、(3)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该粒子截面形状近似于(1)长方形时,上述宽度方向成为与上述状态下的上述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上述厚度方向成为与上述状态下的上述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向。
另一方面,为(2)菱形或(3)椭圆形时,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状态的上述水平面成若干角度(45度以下:典型的为几度~20度左右)。此时,上述宽度方向是将该截面外形线上相互距离最长的2点连接的方向(该定义在上述(1)长方形时,由于是对角线,因此不适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9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提高的冷却效率的电池模块组件
- 下一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