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吸聚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0001.3 | 申请日: | 2009-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D·弗里克;H·A·加特纳;M·阿热;J·哈伦;H-P·科勒;H·普洛钦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施托克豪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60 | 分类号: | A61L15/60;C08F2/10;C08F20/06;C08J1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过晓东 |
地址: | 德国克***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连续 制备 方法 | ||
1.超吸聚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包含溶解氧的酸性液态含水单体混合物,选择单体以在聚合之后提供超吸聚合物,
(b)将所述含水单体混合物连续送至反应器,
(c)将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引入所述含水单体混合物,然后进入反应器中,从而形成包含二氧化碳及至少一部分所述溶解的氧的气相,所述气相分散在液相中,
(d)在进入反应器中之前或之后立即对气/液混合物实施至少部分的相分离,及至少部分地去除所分离的气相,
(e)对反应器中的液相实施自由基聚合以获得超吸聚合物,及
(f)从所述反应器连续取出所述超吸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含水单体混合物经由传输管线送至反应器,并通过将在传输管线与反应器之间的压力差调节为0.5至5bar而实施步骤(d)中的相分离。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将引发剂的氧化成分加入步骤(a)中的单体混合物,在步骤(c)之后将引发剂的还原成分加入单体混合物然后单体混合物进入反应器中,或者将其在单体混合物的进入点附近的位置直接加入反应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包括至少三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是初始区域,第二区域是凝胶相区域,而第三区域是粒化区域,及将单体混合物送至初始区域。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是选自连续的捏合机和挤出机或带式反应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
-不将额外的惰性气体引入步骤(a)、(b)和(c)中的任一,或
-不将额外的惰性气体引入反应器,或
-不将额外的惰性气体引入该方法的任何的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将粒径小于300μm的超吸聚合物微粒加入单体混合物然后引入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酸和至少一种带有至少两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单体。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中和烯键式不饱和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引入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的量实现所得超吸聚合物的酸性官能团的全部中和度的1至15%、优选2至10%、更优选2至7%,以实现所得超吸聚合物的各种中和程度。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从反应器排出的至少一股包含二氧化碳的废气流在排气之前在洗气装置中用碱性水溶液进行洗气,从而形成包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含水洗液。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是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或其混合物的水溶液。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是至少一部分包含所述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含水洗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还包括:
(g)从所述反应器排出至少一股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流,
(h)在排气之前在洗气装置中用碱性水溶液对所述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流实施洗气,从而形成包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含水洗液,
(i)干燥所述超吸聚合物,
(j)对经干燥的超吸聚合物进行研磨和分级,从而去除粒径小于300μm的微粒,
(k)将所述微粒再循环至单体混合物,然后引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来源,其中将在(h)中获得的至少一部分包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含水洗液引入(c)中作为碳酸盐源或碳酸氢盐源。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中通过表面后期交联、热处理和/或添加剂对所得超吸聚合物进行表面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施托克豪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赢创施托克豪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00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