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储能用分级结构纳米线复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0903.7 | 申请日: | 200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Y·陆;Z·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
主分类号: | H01G9/042 | 分类号: | H01G9/042;H01G9/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金小芳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能用 分级 结构 纳米 复合物 | ||
1.一种超电容器电极,包括:
第一纳米线网络;和
第二纳米线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和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是互穿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和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形成分级多孔通道,使得所述超电容器电极中基本上所有孔的直径均小于20nm或大于100nm。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包含金属氧化物纳米线。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包含导电纳米线。
5.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电极的厚度大于1微米。
6.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在所述电极中的浓度为至少10重量%。
7.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电极的电导率为至少0.01S/cm。
8.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电极在0.25A/g的电流密度下的电容为至少440F/g。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
其中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在所述电极中的浓度为至少33重量%;并且
其中所述导电纳米线在所述电极中的浓度为至少20重量%。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电容器电极,其中所述电极的厚度为至少1毫米。
11.一种复合膜,包括:
第一纳米线网络;和
第二纳米线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和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是互穿的;
其中所述复合膜的厚度为至少1微米;并且
其中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在所述复合膜中的浓度为至少10重量%。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为分级多孔的,使得所述复合膜中基本上所有孔的直径均小于20nm或大于100nm。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的电导率为至少0.01S/cm。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膜:
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包含碳纳米管;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包含金属氧化物纳米线。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膜,其中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在所述复合膜中的浓度为至少33重量%。
16.一种超电容器,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以及
电解质;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多个纳米线互穿网络,并且具有基本上为微孔和大孔的孔结构。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超电容器:
其中所述多个纳米线互穿网络包含第一纳米线网络和第二纳米线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纳米线网络包含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纳米线网络包含导电纳米线。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超电容器: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在所述多个互穿纳米线网络中的浓度为至少33重量%;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纳米线互穿网络的电导率为至少0.01S/cm。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超电容器: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为钒氧化物纳米线;并且
其中所述导电纳米线为碳纳米管。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超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者是导电的,并且在0.25A/g的电流密度下的电容为至少440F/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未经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09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能量远程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