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盘片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1762.0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雄;郭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擘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70 | 分类号: | G11B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郭海彬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片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光盘片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有关于一种具有印刷抑震层的光盘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皆知,光盘片能够储存大量的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例如影片、音乐、文件、图片等)且易于携带,因此成为现今重要的信息储存媒介之一。目前产业上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制造成本低、且读出及写入质量高的光盘片。
现有的光盘片的厚度为大约1.2mm,随着制造技术进步,有文献揭示可节省材料的一种厚度仅为0.6mm的光盘片。一般而言,光盘片是在大约2400rpm到大约3600rpm之间的转速旋转以供读出或是写入,但若存取数据速度加快而使转速超出3000rpm,则会有震动的问题。震动会造成光盘片的不稳定,并因而造成读出或是写入的问题。而由于光盘片厚度减少,整体重量亦随的减少,震动对光盘片的影响更加显著。为了减少震动幅度,在光盘片之上设置阻尼层,减少光盘片受震动影响的时间。且在现有所揭示的技术中,对于最佳的阻尼层分布区亦无详细资料。
美国专利第5458940号、及美国专利6461711号提出将阻尼层运用于光盘片的关于震动问题的解决办法。此二专利的主要方法皆系在光盘片的记录表面上加上一阻尼层来减少光盘片受震动影响的时间及光盘片的震动幅度。然而,阻尼层会造成光盘片的变形,但此二专利并未提出解决方法。
参照图1,图1为具有阻尼层的光盘片的结构示意图。光盘片1包含基板13,基板13包含内侧挟持区11及外侧信息记录区12,内侧挟持区11的厚度大于外侧信息记录区12的厚度、及外侧信息记录区12之上的阻尼层14。阻尼层14可以减少光盘片1受震动影响的时间及光盘片的震动幅度,亦即减少光盘片1的不稳定,从而减少读出或是写入光盘片时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阻尼层14与基板13之间系为不同材质的贴合,因此会在制程温度与常温温度之间有差距时,会产生较大的初始变形(Vertical deviation,V.D.)。若光盘片1自基准平面向上翘曲则V.D.为正值,反之,若光盘片1自基准平面向下翘曲则V.D.为负值。一般可容许正常的读出或是写入功能的V.D.范围是在±300μm之内,若光盘片1的V.D超出容许范围,会造成读出或是写入的问题。此外,若放置一段时间,经过湿度、温度的变化(环境测试)之后,光盘片的变形量随的增加,即使原本能够顺利读出或是写入的光盘片仍有可能会失效,亦即失去能够读出或是写入的功能、或是读出或是写入的质量变得更差。
更进一步,吾人无法随心所欲调整阻尼层贴合制程并从而最佳化阻尼层的特性,因此,虽然贴合阻尼层于光盘片之上能够减少光盘片的震动,但也有可能会造成不欲的光盘片的变形。若使用旋转涂布制程形成阻尼层则易有制程时间长、材料浪费的缺点。
此外,由于阻尼层为软式材料,虽然能够减少光盘片受震动影响的时间,但对光盘片的变形幅度的改善有限。因此,台湾专利申请案第96130848号提出一种光盘片,其在光盘片的相对于记录层的另外一侧贴合变形量矫正层,俾使光盘片的变形量减少。但形成变形量矫正层需要额外的制程处理时间,对于光盘片的产量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关于光盘片的变形、震动、制程时间长、及材料浪费问题,本发明提出改善的抑震层制程,藉以控制上述问题、改善读出或是写入质量、缩短制程时间、减少制作成本、并且无材料浪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片的制造方法。此制造方法包含形成一基板,包含基板形成步骤,形成一基板,该基板包含一内侧挟持区及一外侧信息记录区,该内侧挟持区的厚度大于该外侧信息记录区的厚度;及抑震层印刷步骤,在该外侧信息记录区的非记录表面上印刷3次到5次的UV硬化胶以形成抑震层,且系从该外侧信息记录区的内缘印刷至一指定印刷直径,所印刷的总胶量为该基板重量的15%到25%,其中在UV硬化胶的总重量为100%的条件下,重量比例90%以上的UV硬化胶的指定印刷直径为90mm到110mm。在上述的光盘片的制造方法中,较佳者为使每次印刷的UV硬化胶不超过该基板重量的5%。
本发明亦揭示以上述光盘片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光盘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擘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擘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7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