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环境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1868.0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洋二;早川明宏;早川慎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早川洋二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C02F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日本岐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环境 电池 | ||
1.一种水环境电池,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容器和接纳设置于上述容器内部的内部组件;
上述内部组件包括:
第1反应体,其由具有规定的离子化倾向、在水中产生金属离子而发挥杀菌效果的第1金属形成;
第2反应体,其由具有低于上述第1金属的离子化倾向的第2金属形成,其具有对置面,该对置面按照与上述第1反应体的表面上的金属离子发生面的主要部的整个面对置的方式设置;
间隔保持部件,其由电绝缘体形成,该电绝缘体将上述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按照以下状态保持相互固定,该状态为,在整个面的范围内,上述第1反应体与第2反应体处于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并且至少在它们的长度方向的整体上,隔着均匀的小间隔的间隙空间而构成相互面对置的设置状态;
上述容器具有流通口,该流通口容许上述容器的外部和设置于该容器的内部的上述内部组件之间的水的流通;
通过经由上述流通口,对接纳上述内部组件的上述容器内部进行通水,或通过将该容器浸渍于水中,以进入该容器内部的上述第1反应体和上述第2反应体之间的间隙空间的水为介质,通过上述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之间的离子化倾向的差造成的电池反应,从上述第1反应体朝向上述第2反应体,将上述第1反应体的金属离子溶出于水中,同时水中的氧获取伴随该金属离子的发生而产生的电子而形成活性氧,通过由该金属离子和活性氧形成的电池作用水,使水具有功能,形成功能水;
当上述第1反应体,作为上述金属离子的发生面,具有从面上所指的不同的多个发生面时,相对各个上述第1反应体的多个发生面,上述第2反应体的对置面隔着上述间隔保持部件的上述间隙空间,以面对置的方式设置。
2.一种水环境电池,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容器和接纳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内部的内部组件;
上述内部组件包括:
第1反应体,其由具有规定的离子化倾向,在水中产生金属离子,发挥杀菌效果的第1金属形成;
第2反应体,其由具有低于上述第1金属的离子化倾向的第2金属形成,具有对置面,该对置面按照与上述第1反应体的表面上的金属离子发生面的主要部的整个面对置的方式设置;
间隔保持部件,其由电绝缘体形成,该电绝缘体将上述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按照以下状态保持相互固定,该状态为,在整个面的范围内,上述第1反应体与第2反应体处于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并且至少在它们的长度方向的整体上,隔着均匀的小间隔的间隙空间而构成相互面对置的设置状态;
上述容器具有流通口,该流通口允许上述容器的外部和设置于该容器的内部的上述内部组件之间的水的流通;
通过经由上述流通口,对接纳上述内部组件的上述容器内部进行通水,或通过将该容器浸渍于水中,以进入该容器内部的上述第1反应体和上述第2反应体之间的间隙空间的水为介质,通过上述第1反应体和上述第2反应体之间的离子化倾向的差造成的电池反应,从上述第1反应体朝向上述第2反应体,将上述第1反应体的金属离子溶出于水中,同时水中的氧获取伴随该金属离子的发生而产生的电子而形成活性氧,通过由该金属离子和活性氧形成的电池作用水,使水具有功能,形成功能水;
此外,对应接纳于上述容器中的上述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的对置总面积和/或该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之间的上述间隙空间的总容量,设定上述容器的流通口的开口面积,从而可以经由上述容器的流通口,使该容器的外部的水按照受限定的每单位时间流量流入于上述容器的内部中,并且按照受限定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流出到该容器的外部;
上述容器的流通口的开口面积设定于能形成下述状态的值,该状态为,在按照上述受限定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的水经由上述流通口,流入上述容器内部,流过容器内部后经由该流通口而流出到该容器的外部时,存在于接纳在上述容器中的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之间的间隙空间中的上述电池作用水中包含的上述金属离子及活性氧的浓度持续地维持可阻止,存在于上述第1反应体和第2反应体之间的间隙空间中的水中的微生物在上述第1反应体和/或第2反应体上的生物薄膜的形成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早川洋二,未经早川洋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8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