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吸附材料及油分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1941.4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深谷太郎;藤枝新悦;村井伸次;铃木昭子;辻秀之;河野龙兴;足利伸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22F1/02;C02F1/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材料 回收 方法 | ||
1.一种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构成核的无机粒子及金属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和将所述核包覆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分子结构A组与分子结构B组的共聚物,所述分子结构A组为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乙烯和丙烯中的至少1种,所述分子结构B组为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乙烯基吡啶、乙烯醇、马来酸酐和马来酸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结构B组为丙烯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结构A组为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分吸附材料中,分子结构A组与分子结构B组的比例即分子结构A组:分子结构B组为95∶5~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及所述金属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含有磁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铁氧体系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吸附材料是使用喷雾干燥法制造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吸附材料是使用极性溶剂制造的。
9.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来吸附水中的油分。
10.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吸附材料来吸附水中的油分。
11.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述步骤:
准备油分吸附材料的步骤,所述油分吸附材料具有构成核的无机粒子及金属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和将所述核包覆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分子结构A组与分子结构B组的共聚物,所述分子结构A组为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乙烯和丙烯中的至少1种,所述分子结构B组为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乙烯基吡啶、乙烯醇、马来酸酐和马来酸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述油分吸附材料浸渍在含有油分的水中使其分散以将所述油分吸附的步骤;和
将所述油分吸附材料从所述水中分离并回收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述步骤:
在将所述油分吸附材料回收后利用溶剂将所述油分吸附材料进行洗涤的步骤;和
将所述油分吸附材料进行干燥而将所述溶剂除去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下述步骤:在除去所述溶剂后判断所述油分吸附材料是否符合规格,在判断为符合规格时,将其进行再利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及所述金属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含有磁性体,所述油分吸附材料的回收使用磁力来进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非极性的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9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冻熟面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选取查询序列的推荐序列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