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壁板材、物品、制造多壁板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3262.0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钦尼亚.西亚加拉詹;弗兰斯.阿德里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54 | 分类号: | E04C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培善;封新琴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板 物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天然照明结构(例如,花房、水池罩、温室、露天体育场等)的建造中,在许多应用场合下采用玻璃作为透明结构元件,诸如窗户、面板和顶棚。但是,由于若干显著优势,聚合物板材正在许多应用场合下替代玻璃。
聚合物板材的一个好处是,它较之玻璃展现出更好的耐冲击性。进而又降低了在可能遭遇破坏分子、冰雹、收缩/膨胀等导致的偶然破裂的应用场合中的维护成本。聚合物板材的另一项好处在于较之玻璃显著减轻了重量。这使得聚合物板材较之玻璃更容易安装,并且降低了它们所安装的结构的承载要求。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聚合物板材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在于,它较之玻璃提供了更好的绝缘特性。这种特征明显影响了聚合物板材的市场接受程度,因为消费者希望效率更高的结构元件,以降低加热和/或冷却成本。设计绝热值(U)较低的多壁板材很难,原因是对于给定的厚度,空气导热率达到了饱和点,超过该饱和点之后,壁的数量增加并不会降低导热率。虽然聚合物板材的绝缘特性比玻璃更大,但是让聚合物板材具备较低的绝热值、较高的刚性(即,刚度)和较高的透光性,仍面临挑战。因此,对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一直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文中公开了一种多壁板材,所述多壁板材包括:第一壁;第二壁;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中间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中间壁之间的第一组肋;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壁和所述中间壁之间的第二组肋。没有肋直接垂直对齐以便从所述第一壁到所述第二壁对齐,并且在相对着所述中间肋的所述第一壁的一侧或者在相对着所述中间壁的所述第二壁的一侧不存在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多壁板材,所述多壁板材包括:第一壁;第二壁;设置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包括第一中间壁和第二中间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一中间壁之间的第一组肋;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中间壁之间的第二组肋。没有肋直接垂直对齐以便从所述第一壁到所述第二壁对齐,并且在相对着所述中间肋的所述第一壁的一侧或者在相对着所述中间壁的所述第二壁的一侧不存在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壁板材包括:多块板材,所述多块板材包括成组的相邻壁;和设置在所述成组的相邻壁每一组之间的一组肋。所述肋定位成交错图案。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制造多壁板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板材,所述第一板材包括设置在壁上的肋;形成第二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包括设置在壁上的肋;和将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组装成多壁板材,以使所述第一壁上的肋和所述第二壁上的肋彼此不垂直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壁板材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2是交错设置肋的多壁板材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其中交替的成组板材的肋垂直对齐;
图3是台阶状交错设置肋的多壁板材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其中没有肋与后续成组的肋垂直对齐;
图4是带有水平肋的设置垂直对角肋的多壁板材的正视图;
图5是对角多壁板材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多壁板材实施方式的挠曲性能的曲线;
图7是示出多壁板材实施方式的挠曲性能的曲线;
图8是示出多壁板材实施方式的挠曲性能的曲线;
图9是示出多壁板材实施方式的挠曲性能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是例如较之玻璃能提供更好的绝缘性能、高刚性、高透光性、低挠曲度和低应力的多壁板材。本申请的多壁板材针对具有总体板材厚度的给定样本而言,较之不带肋的多壁板材,提供改进的结构、热能和光学属性。更具体地说,本说明书公开的多壁板材包括设置在多壁板材的壁上的肋,每个壁上的肋并不彼此直接垂直对齐。还公开了用于制造这种多壁板材的几种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壁板材包括交错的肋结构,其中壁之间存在的肋并不与后续肋之间的肋直接垂直对齐,使得所述肋在一侧从板材的最外壁延伸到相对一侧的板材最外壁。希望的是,当前的板材不具有在板材一侧从最外壁延伸到板材相对一侧的最外壁的垂直对齐的肋。希望是,一个壁之间的肋与后续壁的肋错开(例如,不垂直对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肋不与设置在相邻料层之间的肋垂直对齐(例如,参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未经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3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