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微波干燥陶瓷生坯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3607.2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J·乔治;P·P·哈里哈兰;M·沈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C04B38/00;F26B3/347;H05B6/64;H05B6/7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干燥 陶瓷 生坯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加热陶瓷生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微波加热腔中提供一个或多个陶瓷生坯;
确定存在于该微波加热腔中的该一个或多个陶瓷生坯的总质量;
用微波源产生微波能量;
将微波能量从微波源传输到微波加热腔;
测量从微波源传输到微波加热腔的微波能量的传输功率;
测量从微波加热腔反射的反射微波能量的反射功率;以及
根据相应于微波加热腔内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陶瓷生坯的总质量,测得的传输功率和测得的反射功率的输入,调整从微波源传输到微波加热腔的微波能量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陶瓷生坯加热到低于该陶瓷生坯中所含液体的蒸发温度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从一个或多个陶瓷生坯中蒸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设置在微波源和微波加热腔之间的传输功率传感器测量微波能量的传输功率;
用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和微波源之间的反射功率传感器测量反射微波能量的反射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可操作地连接到微波源,传输功率传感器和反射功率传感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其中该可编程序控制器可操作来:
接收从传输功率传感器输入的指示微波能量的传输功率的电信号;
接收从反射功率传感器输入的指示该反射微波能量的反射功率的电信号;以及
基于相应于微波能量的传输功率和反射微波能量的反射功率的输入信号以及基于相应于一个或多个陶瓷生坯的总质量的输入,调整微波源产生的微波能量的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可编程序控制器被设定按照选自下组的加热方式来加热陶瓷生坯:将陶瓷生坯预加热到比陶瓷生坯中的液体的蒸发温度低的温度,从陶瓷生坯中蒸发液体,将陶瓷生坯后加热到高于陶瓷生坯中液体蒸发温度的温度,或者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波能量的功率最高达约200kW并且包括大于约10MHz的频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波能量的功率从约30kW到约60kW,频率从约20MHz到约5000MHz。
9.一种微波干燥器和陶瓷生坯的组合,该微波干燥器包括微波源,传输功率传感器,反射功率传感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微波加热腔,其中:
微波源可操作地连接到微波加热腔,使得由微波源产生的微波能量传输到微波加热腔,其中陶瓷生坯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内;
传输功率传感器设置在微波源和微波加热腔之间,并且可以进行操作用来测量由微波源传输到微波加热腔的微波能量的传输功率;
反射功率传感器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和微波源之间,并可以进行操作用来测量从微波加热腔反射的反射微波能量的反射功率;以及
该可编程序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微波源、传输功率传感器和反射功率传感器,并可根据从传输功率传感器和反射功率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操作用于调整由微波源产生的微波能量的功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干燥器还包括循环器以及耗能负载,其中,该循环器设置在微波源和反射功率传感器之间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耗能负载,使得从微波加热腔反射的反射微波能量被循环器转向到耗能负载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干燥器还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入口附近的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可进行操作用来测量进入微波加热腔的陶瓷生坯的温度,并且该可编程序控制器可进一步根据从温度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操作来调整微波源的功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干燥器还包括探测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可编程控制单元并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入口的附近,其中该探测器可进行操作用来检测进入微波加热腔的陶瓷生坯,并且可编程序控制器可进一步根据从温度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操作来调整微波源的功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微波能量的功率小于或等于约200kW并且包括大于约10MHz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36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