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点灯装置、放电灯点灯装置以及使用这些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点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3712.6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俊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41/24 | 分类号: | H05B41/24;H05B41/28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杨暄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点灯 装置 电灯 以及 使用 这些 车辆 用前照灯 | ||
1.一种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转换电路,具有调整灯所需电力的调整功能,具备连接于电源的输入端和连接于至少包含灯的负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直流绝缘;
输出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具有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第二电流检测单元;以及
控制电路,基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其中,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负荷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入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负荷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出检测单元,将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的合成信号作为检测结果,
当所述负荷电路的负荷端发生接地故障时,形成接地故障电流从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入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流至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的一端的电流路径,
由所述接地故障电流导致的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为加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增益为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增益的至少3倍以上。
3.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应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所述负荷电路具有将从所述电力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替电压输出的逆变器电路,以及通过从所述逆变器电路输出的交替电压点灯的放电灯负荷,
所述输出检测单元输出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压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
所述控制电路,当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为第一指定值以下时,通过让所述逆变器电路的极性逆转动作停止,将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维持在同一极性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当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为所述第一指定值以下的状态持续了第一指定时间时,执行保护动作。
4.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应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所述负荷电路具有将从所述电力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替电压输出的逆变器电路,以及通过从所述逆变器电路输出的交替电压点灯的放电灯负荷,
所述输出检测单元输出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压所得到的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
所述控制电路,当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极性中一方的极性的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为第二指定值以上的状态持续了第二指定时间时,执行保护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行利用所述第二指定值、大于所述第二指定值的第三指定值以及大于所述第三指定值的第四指定值的控制,
当放电灯从放电状态变为意外的放电停止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电路以便使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不超过所述第三指定值;
当检测出或等价地判断出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在两极性均为所述第二指定值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至少一个周期的期间时,切换为控制所述电力转换电路以便使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不超过所述第四指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让放电灯开始放电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电路以便使放电开始前的熄灯时的所述逆变器输出电压检测值不超过所述第四指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的一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的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输出的一端的电位低于另一端的电位。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动作为让所述电力转换电路的动作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单元为电阻,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为二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并联连接有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37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