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发射辐射的薄膜器件的方法和发射辐射的薄膜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4647.9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于尔根·卢高尔;克劳斯·施特罗伊贝尔;马丁·斯特拉斯伯格;赖纳·温迪施;卡尔·恩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萍;周涛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发射 辐射 薄膜 器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制造发射辐射的薄膜器件(1)的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
-提供衬底(2),
-在衬底(2)上生长纳米棒(3),
-在纳米棒(3)上外延生长具有至少一个有源层(5)的半导体层序列(4),
-在半导体层序列(4)上施加支承体(6),以及
-通过至少部分损坏纳米棒(3)将半导体层序列(4)和支承体(5)与衬底(2)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部分损坏纳米棒(3)包括湿化学蚀刻工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锥状或者棱锥状地构造纳米棒(3)的背离衬底(2)的上部(7)。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纳米棒(3)没有有源区地生长。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纳米棒(3)设置在规则的栅格中并且栅格的平均栅格距离(G)至多为1000nm。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纳米棒(3)的平均直径(D)至多为由至少一个有源层(5)发射的最高频率的辐射的半个波长。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纳米棒(3)在垂直于衬底(2)的衬底上侧(10)的方向上的长度(L)为至少500n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不同的材料构造纳米棒(3)和半导体层序列(4)。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分开衬底(2)时,纳米棒(3)的上部(7)至少部分残留在半导体层序列(4)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无定形材料或者多晶材料构造纳米棒(3)。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纳米棒(3)形成光子晶体。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纳米棒(3)在上部(7)的背离衬底(2)的侧上形成封闭层(9)。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硅形成衬底(2),
-自组织地施加纳米棒(3),
-纳米棒(3)和半导体层序列(4)基于GaN,
-纳米棒(3)具有在500nm到1.5μm之间的范围中的长度和在30nm到150nm之间的范围中的直径,
-纳米棒(3)没有有源区,
-以湿化学方式进行衬底(2)的分开,以及
-通过分开并不损伤衬底(2)。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蓝宝石或者硅形成衬底(2),
-利用ZnO或者GaN构造纳米棒(3),
-自组织地或者利用光刻步骤施加纳米棒(3),
-以至多100μm的厚度(T)生长半导体层序列(4)并且半导体层序列(4)基于GaN,
-锥状或者棱锥状地生长纳米棒(3)的上部(7),并且其中上部(7)的尖状结构(13)指向衬底(2)的方向,以及
-在分开衬底(2)之后,纳米棒(3)部分残留在半导体层序列(4)上并且形成光耦合输出结构(14)。
15.一种发射辐射的薄膜器件(1),其具有:
-支承体(6),
-安置在支承体(6)上的半导体层序列(4),该半导体层序列具有至少一个有源层(5),所述至少一个有源层构造为发射电磁辐射,以及
-光耦合输出结构(14),其利用纳米棒(3)形成并且位于半导体层序列(4)的背离支承体(6)的侧上,
其中锥状地或者棱锥状地构造纳米棒(3),并且通过纳米棒(3)在半导体层序列(4)的主侧(8)上形成封闭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46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调整飞机的水平稳定器的配件
- 下一篇:分布式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