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进高电压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4886.4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丘昌完;裴峻晟;高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58;H01M4/0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电压 特性 正极 活性 材料 | ||
1.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基于选自Ni、Mn和Co中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氟,所述氟的大多数存在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且在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进一步包含选自Mg、Ti、Zr、Al和Fe中的至少一种金属以及硫(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重量,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氟含量是10wt.%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一些氟掺杂在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存在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氟的量是氟总重量的50~99.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总重量的0.01~7wt.%的氟被覆盖在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氟具有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处的较高浓度至其内部的较低浓度的陡峭浓度分布曲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一些金属存在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而余下的金属掺杂在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重量,所述金属的含量为0.01~10wt.%。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另外的金属包括Mg。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一些硫存在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而余下的硫掺杂在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内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重量,所述硫的含量为0.005~5wt.%。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下式1表示:
Li1+aMn(1-w-x-y-z)NiwCoxD1y(D2,D3)zO2*D1′y(D2′,D3′)z′(1)
其中,-0.3≤a≤0.3;0≤w≤0.8;0<x<0.8;0.001<y<0.02;0.005<z<0.1;0≤(1-w-x-y-z)<0.5;
D1是氟;
D2是选自Mg、Ti、Zr、Al和Fe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
D3是硫;
y表示D1的掺杂量;
z表示D2和D3的掺杂量之和;
D1′、D2′和D3′分别表示存在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D1、D2和D3;
y′表示D1的覆盖量,条件是,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重量,y′和y之和为0.01~7wt.%;及
z′表示D2′和D3′的覆盖量之和,条件是,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重量,z′和z之和为0.01~10wt.%。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相对于镍-锰-钴总量的镍含量为40~70%的锂镍-锰-钴氧化物。
1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锂前体、过渡金属前体和作为掺杂金属前体的氟化物(‘掺杂金属氟化物’),以及烧结混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前体是过渡金属氧化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添加硫酸或硫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48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当归酰基的抗肿瘤化合物
- 下一篇:逐次逼近型AD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