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5241.2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6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成田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5 | 分类号: | 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郑世奇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保护车辆副驾驶席上的乘坐人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副驾驶席一侧的仪表板内部设置有保护副驾驶席上的乘坐人员的安全气囊装置。该安全气囊装置中存在着收纳气囊的壳体的开口部受到气囊膨胀展开时产生的压力而发生弯曲的问题。开口部中,特别是与连接于盖部的输送部相连的部分产生弯曲的话,盖部在对开的时候,弯曲的开口部就不能适当地发挥作为铰链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盖部的开放受到阻碍的问题。
这里,例如专利文献1中,为防止该开口部的弯曲,使用了加强构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40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通过加强构件提高了壳体的刚性,但是一旦气囊在膨胀展开时从内侧向四面的壁施加压力,壳体依然会产生近似球体状的变形。其结果,壳体的开口部可能发生弯曲,且损害盖部作为铰链的功能。此外,收纳气囊的壳体本身的重量也增大了。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收纳气囊的壳体的变形最小化,且不阻碍盖部开放的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配置在车辆仪表板内部的壳体;收纳在壳体中的气囊;收纳在壳体中的给气囊提供气体使其膨胀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壳体具备:在上端被卡止于盖部的前壁以及后壁、左壁、右壁、底面,前壁以及后壁至少从上端到所规定的高度,分别与左壁和右壁相分离,通过上端附近的连接部分别与左壁和右壁相连接。
根据上述构造,气囊膨胀展开从内侧向四面的壁施加压力时,虽然前壁和后壁的下端部会向外侧倾斜,但是包括上端部在内的几乎整体都保持着略微平板状。因此,卡止于盖部的前壁以及后壁的上端部不会弯曲,保持着略成直线状被卡止于盖部。所以,盖部在对开的时候,前壁以及后壁的上端部可以顺利地发挥作为盖部铰链的作用,可以防止盖部阻碍气囊膨胀展开时的打开动作。
前壁以及后壁即使从内侧受到施加的压力,因为原本刚性就很强所以不易变形。并且,如本发明中因为与左壁以及右壁相分离,所以保持着略微平板状。而且,本发明中有将相隔离着的壁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是,只将壳体上端附近的一部分壁相互之间连接起来的,刚性低的脆弱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气囊膨胀展开时,刚性强保持为略微平板状的前壁和后壁,通过其上端附近的脆弱的连接部,引拉左壁和右壁。其结果是,发生了本发明所特有的动作,即:前壁和后壁中与左壁和右壁相分离的下端部虽然如上所述那样向外侧倾斜,但是包括上端部在内的几乎整体,虽然因下端部的变形而下降,但是保持平板状。
如此,若可以保持前壁以及后壁的平板状,则整体即使要下降但是因壳体开口部不弯曲,所以作为盖部铰链的作用不会受到损害。另外,与使用增加加强构件的技术不同,不会增加收纳气囊的壳体自身的重量。
所谓分离是指,构成前壁和后壁的部分当中与左壁和右壁没有连续性。
上述前壁以及后壁在底面的角落的前面终结,连接部可以跨越角落使前壁和后壁与左壁和右壁分别连接。
不将刚性强的前壁以及后壁延伸至角落为止,在角落的前面终结,以此来保持连接部的脆弱性,是为了获得本发明所特有的动作。换言之,跨越角落使前壁和后壁与左壁和右壁分别连接,只限于脆弱的连接部。这里的“角落”是指前后左右壁相交的假设的线部或者假设的点部。
上述连接部,可以具有延长前壁或后壁的一部分使其弯曲的形状。
根据上述构造,连接部是延长刚性强的前壁或者后壁的一部分的细的构件,所以保持了脆弱性。另外,可以将连接部与前壁或后壁一体成型所以可以减少作业量。而且,与将连接部作为独立的构件焊接到壳体上的情况相比,可以避免增加安全气囊装置的多余重量。
上述前壁和后壁可以有卡止于盖部的卡止构件,连接部可以具有延长卡止构件一部分使其弯曲的形状。
卡止构件发挥保持前壁以及后壁刚性的靠件(添件)作用。若将该卡止构件直接延长作为连接部,则连接部的刚性变强。这里,将卡止构件的一部分延长作为细的连接部,保持其脆弱性。根据上述的构造,也可以减少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量及避免增加多余重量。
上述前壁或者后壁,在下端部可以有1个以上的切开的凹孔部。
根据上述构造,前壁或后壁下端部的脆弱性提高。其结果是,上端部的刚性相对提高,促使前壁或后壁下端部向外侧的倾斜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5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