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镶片镰孢的酶缺陷突变体中产生多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7258.1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7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里·沙斯基;温迪·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维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0 | 分类号: | C12N15/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悦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镶片镰孢 缺陷 突变体 产生 多肽 方法 | ||
1.一种产生多肽的方法,包括:
(a)在用于产生所述多肽的培养基中培养亲本镶片镰孢(Fusarium venenatum)菌株的突变体,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包含编码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以及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pyrG、amyA和alpA,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经修饰使得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分别在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的产生中有缺陷: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和
(b)从培养基回收所述多肽。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还包含基因tri5和dps1之一或两者,其中所述基因之一或两者经修饰使得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分别在单族毒素(trichodiene)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的产生中有缺陷。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少产生至少25%的单族毒素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在单族毒素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中是完全缺陷的。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肽对于镶片镰孢菌株是天然的或外源的。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少产生至少25%的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7.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在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中是完全缺陷的: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8.一种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的突变体,包含编码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以及选自下组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pyrG、amyA和alpA,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经修饰使得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分别在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的产生中有缺陷: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9.权利要求8的突变体菌株,其还包含基因tri5和dps1之一或两者,其中所述基因之一或两者经修饰使得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分别在单族毒素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的产生中有缺陷。
10.权利要求9的突变体菌株,其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少产生至少25%的单族毒素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
11.权利要求9的突变体菌株,其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在单族毒素合酶和环己缩肽合成酶之一或两者中是完全缺陷的。
12.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突变体菌株,其中所述多肽对于镶片镰孢菌株是天然的或外源的。
13.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突变体菌株,其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少产生至少25%的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14.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突变体菌株,其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在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中是完全缺陷的: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15.一种获得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的突变体的方法,包括:
(a)修饰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pyrG、amyA和alpA;和
(b)鉴定来自步骤(a)的突变体菌株,其中所述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基因:pyrG、amyA和alpA经修饰使得所述突变体菌株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亲本镶片镰孢菌株相比分别在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几个)酶的产生中有缺陷:乳清苷-5’-单磷酸脱羧酶、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维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维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72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
- 下一篇:锅炉的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