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8892.7 | 申请日: | 200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9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陈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井道内移动的轿厢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的电梯装置:在轿厢的速度超过预定的设定超速速度时,使限速器工作,使轿厢紧急停止。一般地,无论轿厢的移动方向为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限速器工作的设定超速速度都是相同的。
然而,例如在井道的底坑深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存在着如下要求:根据与设置于底坑的缓冲器对轿厢的容许速度的关系,将限速器设定为轿厢下降时的设定超速速度比轿厢上升时的设定超速速度要低。
以往,为了使轿厢下降时的设定超速速度比轿厢上升时低,提出了以离合器装置连接和解除两个限速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限速器。一个限速机构的设定超速速度比另一限速机构的设定超速速度高。在轿厢上升时,各限速机构借助离合器装置而相互分离,只有设定超速速度高的一方限速机构发挥作用。在轿厢下降时,各限速机构经由离合器装置而连接,各限速机构分别发挥作用。由此,限速器的设定超速速度在轿厢下降时比轿厢上升时低(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7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由于需要两个限速机构,因此部件数量增加,成本增大。此外,限速器整体的尺寸也增大,无法实现电梯装置的缩小化。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能够使限速器的设定超速速度在轿厢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能够实现缩小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所述轿厢在井道内移动;以及限速器,所述限速器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对应于轿厢的移动而旋转;离心配重,所述离心配重伴随旋转轴的旋转而以旋转轴为中心公转;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将离心配重连接于旋转轴,该伸缩臂与离心配重因公转而受到的离心力相对应地相对于旋转轴移位;以及移位设定装置,所述移位设定装置使伸缩臂伸缩,使伸缩臂的长度在旋转轴正转时和旋转轴反转时为不同的长度,该限速器基于伸缩臂相对于旋转轴的移位量来检测轿厢的速度是否有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限速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限速器的伸缩臂伸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限速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有:具有驱动绳轮3的曳引机(驱动装置)4;相对于驱动绳轮3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反绳轮5;以及控制电梯的运转的控制装置6。
在驱动绳轮3和反绳轮5卷绕有共同的主绳索7。在主绳索7悬吊有能够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8和对重9。轿厢8和对重9通过驱动绳轮3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当轿厢8和对重9在井道1内升降时,轿厢8被沿轿厢导轨(未图示)所引导,对重9被沿对重导轨(未图示)所引导。
在轿厢8的下部设有阻止轿厢8落下的紧急停止装置10。在紧急停止装置10设有操作臂11。紧急停止装置10通过操作臂11的操作而把持住(抓住)轿厢导轨。通过由紧急停止装置10抓住轿厢导轨,轿厢8的移动被阻止。
在机房2内设有限速器12,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张紧轮13。限速器12具有限速器主体14和设于限速器主体14的限速器绳轮15。在限速器绳轮15和张紧轮13之间卷绕有限速器绳索16。限速器绳索1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与操作臂11连接。由此,限速器绳轮15和张紧轮13随轿厢8的移动而旋转。限速器绳轮15和张紧轮13随轿厢8的上升而正转,随轿厢8的下降而反转。
在限速器绳轮15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的设定超速速度时,限速器主体14把持住限速器绳索16。通过由限速器主体14把持住限速器绳索16,轿厢8相对于限速器绳索16移位,从而操作臂11被操作。
在井道1的底部(底坑)设有位于轿厢8的下方的轿厢缓冲器17和位于对重9的下方的对重缓冲器18。轿厢缓冲器17受到轿厢8的碰撞时缓和对轿厢8施加的冲击。轿厢缓冲器18受到对重9的碰撞时缓和对对重9施加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8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供暖设备的测试放气接头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软化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