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建于基架上的水缸的室内养鱼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9887.8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尔科·博埃尔;托尔斯滕·格里茨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荷兰人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1/00;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田军锋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建于 架上 水缸 室内 养鱼场 | ||
1.一种室内鱼缸,包括:
-壁(16-18、26、27、36-38)和底部(15、25、35),所述壁和底部限定水缸容器,在所述水缸容器中构成
-鱼停留区域(20);
-沉积区域(30),所述沉积区域通过至少一个孔与所述鱼停留区域连接,使得水,特别是出自鱼停留区域接近底部的区域的水能够流到所述沉积区域中;
-生物反应器区域(10),所述生物反应器区域通过至少一个孔(12)与所述鱼停留区域连接,使得水,特别是出自生物反应器区域接近表面的区域的水能够流到所述鱼停留区域中,
其特征在于框架结构(40-42、50-56),所述框架结构限定底部支承面(60),所述框架结构放置在所述底部支承面上,并且所述框架结构因此与所述壁和/或底部耦联,使得至少所述鱼停留区域的所述底部(25),还优选沉积区域和反应器区域的所述底部(15、35)位于所述底部支承面(60)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由多个支柱组成,所述支柱紧贴在所述壁和底部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支柱支撑所述外表面抵抗包含在所述水缸容器内部的水量的静态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鱼缸,其特征在于,在限定所述鱼停留区域的壁中构成有可封闭的孔(210),所述孔在水缸容器外部的侧面上优选具有用于收鱼管线的接口。
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室内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器区域、所述鱼停留区域和所述沉积区域以这个顺序以流体技术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并且所述鱼停留区域优选在几何形状上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区域和所述沉积区域之间。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或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室内鱼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和所述鱼停留区域之间构成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生物反应器区域借助于第一分隔墙分隔,所述第一分隔墙在上部区域中具有孔,并且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鱼停留区域借助于第二分隔墙分隔,所述第二分隔墙在上部区域的下方,优选在下部区域中具有孔,它的下边界边缘优选位于所述鱼停留区域的底部的平面上。
6.一种室内鱼缸结构,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至少一对鱼缸,所述鱼缸对彼此设置为,使得所述两个鱼缸的所述鱼停留区域的相互面对的壁限定设置在所述鱼缸之间的间隙,并且
-维修工作面,所述维修工作面在所述间隙中设置在这样的高度上,使得站在所述维修工作面上的人能够从上方接触到所述鱼停留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包括:
-多个鱼缸对,所述鱼缸对彼此设置为,使得所述鱼缸对的间隙(150、350)构成维修通道,并且
-通过所述维修工作面形成的维修工作通道(160、36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其包括:
-收鱼车(500、1500),所述收鱼车安装成能够沿维修工作通道的纵向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收鱼车具有用于容纳鱼的容器,所述容器优选可借助于收鱼管线与鱼缸的收鱼孔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收鱼车(500),所述收鱼车安装成能够在轨道(530、540)上沿所述维修工作通道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轨道优选固定在所述鱼缸的所述框架结构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鱼车安装成能够在通过所述间隙形成的区域中移动。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鱼车安装成能够在关于鱼缸的所述间隙的相反的区域(250)中移动。
12.如所述权利要求8-11之一所述的室内鱼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收鱼车可移动地安装的区域限定所述鱼停留区域的壁中,每个鱼缸具有可封闭的孔(210、310),所述孔在朝向收鱼车的侧面上优选具有用于收鱼管线的接口,其中,所述孔优选位于相对于底部支承面的相同的高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荷兰人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大荷兰人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98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