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初始外加变形条件的线加热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0079.3 | 申请日: | 2009-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5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玄忠旻;都永七;金大经;梁永洙;辛钟桂;朴钉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11/20 | 分类号: | B21D1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初始 外加 变形 条件 加热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考虑钢板的初始外加变形的线加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量当前处理的钢板,并且输入所述钢板的设计形状数据和所述当前处理钢板的测量形状数据;
计算所述钢板的约束位置和初始外加变形位置;
根据所述钢板的约束位置计算所述钢板的外加角扭曲量;
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外加角扭曲量计算所述钢板的加热线的位置和强度;并且
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加热线的位置和强度处理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加热方法,其中通过比较所述钢板的弹性区域中的外加角扭曲量与由负载形成的临界外加角扭曲量并且选择其中较小的值来确定所述外加角扭曲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加热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计算所述钢板的约束位置和初始外加变形位置之前,判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处理钢板施加约束和外加初始变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加热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处理表面之后,检查所述当前处理的形状是否与所述设计形状相匹配,
其中若所述当前处理的形状与所述设计形状相匹配,则完成所述处理,并且
其中若所述当前处理的形状与所述设计形状不匹配,则从所述测量当前处理钢板并且输入所述钢板的设计形状数据和所述当前处理钢板的测量形状数据的步骤开始重复线加热方法。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加热方法,其中所述计算加热线的位置和强度还包括根据所述外加角扭曲量计算在处理所述钢板之后所述钢板的剩余外加角扭曲量,
其中若在所述计算剩余外加角扭曲量的步骤中存在所述剩余外加角扭曲量,则再进行加热线的位置和强度的附加计算直至所述剩余外加角扭曲量不存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加热方法,其中所述计算加热线的位置和强度还包括,若在所述计算剩余外加角扭曲量的步骤中不存在所述剩余外加角扭曲量,则:
在不考虑所述钢板的初始外加变形的情况下计算角扭曲量;
根据所述不考虑初始外加变形的角扭曲量确定加热强度和加热位置;并且
检查加热数据的生成是否完成。
7.一种考虑钢板的初始外加变形的线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测量单元,配置为测量被处理钢板的形状及处理数据;
数据库,配置为存储由所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量数据及处理数据和目标钢板的设计形状数据;
加热数据计算单元,配置为利用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测量数据和所述目标钢板的设计形状数据计算所述钢板的表面配准和变形率、计算所述钢板的约束和初始外加变形的位置、计算所述钢板的外加角扭曲量、及根据所述外加角扭曲量计算加热数据;
约束和初始外加变形装置,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加热数据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钢板的约束位置和初始外加变形位置对所述钢板施加约束和外加初始变形;及
表面处理装置,配置为根据由所述加热数据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加热数据对所述钢板的表面进行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加热系统,还包括下列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由所述加热数据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加热数据;及
输出单元,配置为输出所述加热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00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