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耐压耐油软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1340.1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金尾茂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1 | 分类号: | F16L11/11;B32B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轻型化、低成本化、且耐久性优良的挠性耐压耐油软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如图4所示,作为除了引导粒状体、粉状体的软管之外还流通引导泥水、食品用液体等的软管等的用于引导气体、液体者、粒状体或粉状体的挠性软管提供有挠性耐压软管101,该挠性耐压软管101包括:内表面为大致平坦且筒状的软质主体部102、和为了进行该主体部的加强而在该主体部102上埋设有一部分或全部的螺旋状的硬质芯材部103,硬质芯材部103是以硬质的聚丙烯为主成分,并对其混合了硬质的聚乙烯等而成的部材,主体部102是对烯烃类弹性体混合了EVA树脂而成的部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使主体部与硬质芯材部的粘接性能进一步提高而获得充分的扁平强度的部材,如图5所示,提供如下这样的挠性耐压软管101:其具备内表面为大致平坦的主体部102和为了进行该主体部102的加强而在该主体部102上埋设有一部分或全部的螺旋状的硬质芯材部103,硬质芯材部103由硬质的聚丙烯构成,主体部102是对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混合了EVA树脂和聚丙烯而成的部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这样对主体部102混合EVA树脂,能够改善熔融状态的材料的流动性,在成形上(制作上)变得有利,并且能进一步提高挠性,由于构成为外表面大致平坦的软管,所以不仅能够防止尘土的附着体积,还能够易于进行外表面的擦拭工作。
但是,这些挠性耐压软管的内侧面不具有耐油性,不能输送废油或煤油等油性流体。作为兼具耐油性的挠性耐压耐油软管,以往提出有如下结构的部材:将由软质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材料构成的外侧周壁部与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内侧周壁部一体接合,且在该软质树脂制品的外侧周壁部上使硬质氯乙烯等硬质芯材部在不与橡胶制品内侧周壁部粘合的状态下进行粘固保持,由此,能进行原油或重油的高压输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这种橡胶制品的内侧周壁部与合成树脂制品的外侧周壁部的相溶性差,不能充分地获得粘合性,在耐压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如图6所示,提供了如下结构的现有的挠性耐压耐油软管,即:通过由加强软线构成的网状部104使由兼具耐气候性的耐油性橡胶材料构成的外侧周壁部122与由耐油性的橡胶材料构成的内侧周壁部121互相粘合,且在该外侧周壁部的外表面呈螺旋状地缠绕而附着有硬质氯乙烯等硬质合成树脂制品的硬质芯材部103。由此,能够充分地得到相同的橡胶制品的内外周壁部121、122的粘合性,并且由于网状部104和硬质芯材部103的存在,也被赋予耐压性,成为耐久性优良的挠性耐压耐油软管101。
但是,橡胶材料比合成树脂材料重,叠层有2层由该橡胶材料构成的周壁部121、122的图6的软管的重量大,从运输或施工时的操作性提高的观点来看,要求轻型化。另外,在外侧的周壁部需要具有耐气候性的橡胶材料,也成为提高成本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5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614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5-441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耐压性优良、并且能实现轻型化、低成本化的挠性耐压耐油软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挠性耐压耐油软管,其具备内表面为大致平坦的软质主体部、和为了进行该软质主体部的加强而在该软质主体部的外表面上或内部设置的螺旋状的硬质芯材部,该挠性耐压耐油软管的特征在于,上述软质主体部由耐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在此,优选在上述软质主体部内设置由许多加强线构成的网状部,并且在软质主体部的外表面上呈螺旋状附设有上述硬质芯材部。
另外,具体而言,优选上述硬质芯材部由金属线构成,在上述软质主体部的外表面附设上述硬质芯材部,并且在其外表面侧设置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外侧覆盖层。
或者,优选在软质主体部的内部设置上述硬质芯材部,并且以盖住其内侧面的方式设置由同样的耐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内侧覆盖层。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客纳福来有限公司,未经客纳福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瓦斯高位抽采层位的选择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