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脂及油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1513.X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1B7/00 | 分类号: | C11B7/00;A23D9/00;A23G1/00;A23G1/30;C1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脂及油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且月桂酸含量低的非调和型硬脂(hard butter)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可可脂的代用品而使用的硬脂一般分为调和型和非调和型。
调和型硬脂是用具有与可可脂非常相似的对称型甘油三酯结构的类脂制作的,因此易与可可脂配合,被称为CBE(代可可脂,cocca butter equivalent)。
另一方面,非调和型硬脂虽然与可可脂的熔融性状相似,但是油脂结构完全不同,大致分为月桂酸型和非月桂酸型。月桂酸型及非月桂酸型与可可脂的相容性均较低,但是与可可脂相比价格便宜,不需要复杂的调和操作且操作性良好,因此广泛用于糖果制作、糕点制作领域。
在非调和型硬脂中,已知月桂酸型硬脂典型的是将分提棕榈仁油所得的硬质部(棕榈仁硬脂精(palm kernel stearin))氢化进行极度硬化而得到的。虽然这种硬脂的熔融性状非常明显,但是由于与可可脂的相容性极差而必须使可可脂的配合比尽量少,因此使用这种硬脂制得的巧克力缺乏可可风味。另外,由于构成硬脂的脂肪酸的50%以上为月桂酸,所以存在保存状态差,若发生水解则风味变得极差这样的缺点。
在非调和型硬脂中,非月桂酸型硬脂又称为反式酸型硬脂,已知典型的是对低熔点棕榈油精(palm olein)或者大豆油等液体油进行加氢异构化而得到的产物,进一步根据需要对加氢异构化所得的产物进行分提而得到的硬质部或者中间熔点部。就非月桂酸型硬脂而言,虽然熔融性状与月桂酸型相比略欠明显,不过与可可脂的相容性比月桂酸型好,能够比月桂酸型更多地配合可可脂。但是,非月桂酸型硬脂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因此,自从认识到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以来,已逐渐回避使用。
因而,要求开发出熔融性状(口中熔化性)及与可可脂的相容性良好,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且月桂酸含量低的非调和型硬脂。
作为这种硬脂,例如已知由富含SUS型甘油三酯的油脂的微氢化油与富含SSU型甘油三酯的油脂混合形成的硬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5/094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虽然专利文献1所述的硬脂是非月桂酸型,但是与以往的非月桂酸型硬脂相比,熔融性状(口中熔化性)并不优异,而且依然含有反式脂肪酸。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融性状(口中熔化性)及与可可脂的相容性良好,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且月桂酸含量低的非调和型硬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月桂酸甘油酯系原料油脂和非月桂酸甘油酯系原料油脂混合得到混合油后,对前述混合油进行分提,得到混合油软质部和/或混合油硬质部。
尤其是提供一种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上述混合油软质部(非调和型硬脂)。
另外,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油脂(非调和型硬脂),其特征在于,该油脂的碘值为6~24,构成脂肪酸残基的碳原子数合计为28~36的甘油三酯(CN28~36TG)为2~12质量%,构成脂肪酸残基的碳原子数合计为38~46的甘油三酯(CN38~46TG)为35~60质量%,构成脂肪酸残基的碳原子数合计为48~56的甘油三酯(CN48~56TG)为30~55质量%,构成脂肪酸残基的碳原子数合计为38~46的甘油三酯与构成脂肪酸残基的碳原子数合计为48~56的甘油三酯的质量比((CN38~46TG)/(CN48~56TG))为0.6~2.0。
基于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熔融性状(口中熔化性)及与可可脂的相容性良好,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且月桂酸型含量低的非调和型硬脂及其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油脂的制备流程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油脂的制备流程的概要的图。
图3是表示成为可可脂代用品的棕榈中间熔点分提油和反式酸型硬脂的典型制备流程的概要的参考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及参考例1的SFC值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脂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未经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1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回路安全控制系统
- 下一篇:管路系统及管路系统泄露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