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52784.7 申请日: 2009-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2265011A 公开(公告)日: 2011-11-30
发明(设计)人: 白石启一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F02B39/14 分类号: F02B39/14;F02B37/10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陶凤波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混合 排气 涡轮 增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特别是安装于船舶用内燃机、路上发电机用内燃机等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公知,作为这样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其旋转轴具备与增压器的涡轮及压缩机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发电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56790号公报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中,必须向支承小型高速旋转(以约1万rpm旋转)的发电机的旋转轴的轴承(例如,滑动轴承)供给大量的润滑油。但是,不扩大发电机的尺寸,在其内部设置利用润滑轴承的油的重力进行下落的空间是困难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必须具备能够向轴承供给大量润滑油的润滑油循环泵和吸引润滑后的润滑油返回油箱的润滑油吸引泵,使制造费及保养检修费升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能够降低制造费及保养检修费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手段。

涉及本发明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具有:利用从内燃机导出的排气气体进行驱动的涡轮部;利用该涡轮部驱动而向所述内燃机压送外气的压缩机部;支承该涡轮部及压缩机部的机壳,所述压缩机部的上游侧设置有消音器,该消音器与所述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相连接并且经由所述压缩机部被支承于所述机壳,在该消音器的中央部设置有其内部具有凹部的壳体,并且,所述凹部内收容有发电机,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储油部,该储油部储存对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内的轴承进行润滑并从所述发电机内滴下的润滑油,储存于该储油部的润滑油经由与储油部相连通的润滑油排出管,利用重力返回设置于下游侧的油箱。

利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因为润滑发电机的轴承并从储油部滴下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排出管,只利用重力(自然地)返回油箱,所以能够省略目前必须的润滑油吸引泵,能够降低制造费及保养检修费的成本。

因为涉及本发明的内燃机具有能够降低制造费及保养检修费的成本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所以能够降低内燃机全体的制造费及保养检修费的成本。

利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能够降低制造费及保养检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消音器侧观察的图1所示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的一部分切开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沿图1箭头A-A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沿图1箭头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图3对利用本发明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1由以下主要元件构成:利用从未图示的内燃机(例如,柴油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导出的排气气体(燃烧气体)2驱动的涡轮部3;利用该涡轮部3驱动向所述内燃机压送外气4的压缩机部5;设置于这些涡轮部3和压缩机部5之间并支承该涡轮部3和压缩机部5的机壳6;发电机19,该发电机19具有旋转轴19a,该旋转轴19a经由柔性连轴器21,与涡轮部3及压缩机部5的旋转轴7相连接。

机壳6插通有旋转轴7,该旋转轴7的一端向涡轮部3侧突出,另一端向压缩机5侧突出。该旋转轴7利用设置于机壳6的轴承8被支承,并且可以绕轴线旋转。另外,机壳6设置有润滑油供给路9,该润滑油供给路9从未图示的油箱(润滑储油部)向轴承8供给润滑油。

另外,机壳6的下端部成为脚部6a,利用一点支承旋转轴7的轴线方向的机壳6(也可以在与旋转轴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利用二点以上支承),该脚部6a固定在设置于地面的基台(未图示)。即,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1的重量经由该脚部6a传递到基台。

另外,图中的符号P是防振动板。该防振动板P的一端固定于涡轮部3的下端部,同时另一端与机壳6的脚部6a相同固定于基台。该防振动板P的主要目的不是像脚部6a那样支承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1的重量,而是防止混合排气涡轮增压器1相对于基台摆动(振动),同时,阻挡机壳6的轴线方向的热膨胀,防止产生热应力。

涡轮部3具有:排气气体通路10,其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系统连接,供给至少一部分的排气气体2;涡轮11,其接受向该排气气体通路10内供给的排气气体2的流动并被旋转驱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2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