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CO2捕捉的动力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3140.X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涛;H·纳格尔;T·努格罗霍;C·马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3/10 | 分类号: | F01K2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曹若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co sub 捕捉 动力设备 | ||
1.一种用于运行包括至少一个燃气轮机(6)、一个热回收蒸汽发生器(9)、一个蒸汽轮机(13)和CO2捕捉系统(18)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来自所述HRSG(19)的烟道气的第一部分流(21)再循环,以及从来自所述HRSG(19)的烟道气的第二部分流(20)中捕捉CO2,以及运行补燃器(10)来增加所述设备的净动力输出和至少部分地补偿所述CO2捕捉系统(18)的动力消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流(21)以一定再循环率再循环,所述再循环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控制在最高可行再循环率处:可保持所述燃气轮机(6)中的稳定的完全燃烧,并且在所述燃气轮机之后的残留氧气浓度(GTO2)足以保持所述补燃器(10)的稳定的完全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被喷射到所述补燃器(10)中,以用于所述补燃器(10)的稳定的完全燃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足的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被喷射到所述补燃器(10)中,使得可独立于所述补燃器(10)的稳定的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来控制所述再循环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是所述再循环率的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是所述燃气轮机之后的残留氧气浓度(GTO2)的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是所述补燃器的负荷的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是所述再循环率的函数,和/或是在所述燃气轮机之后的残留氧气浓度的函数,和/或是所述补燃器的负荷的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来自所述联合循环动力设备的水蒸汽循环和/或所述CO2捕捉系统(18)和/或所述烟道气的低等级热来预热所述额外环境空气流和/或富氧空气流和/或氧气流(1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所述补燃器(10)来增加净动力输出,以用于在峰值需求期间的动力增大,以及提高其运行柔性。
11.一种联合循环动力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燃气轮机(6)、至少一个热回收蒸汽发生器(9)、至少一个蒸汽轮机(13)和至少CO2捕捉系统(18),以及烟道气再循环,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低超量空气补燃器(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了通往所述低超量空气补燃器(10)的环境空气供应线路,和/或富氧空气供应线路,和/或氧气供应线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了氧气富集设备和/或空气分离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了至少一个氧气测量装置来测量所述压缩机入口气体(2)的入口气体的氧气浓度,以及/或者测量所述燃气轮机(8)的热烟道气的残留氧气浓度,以及/或者测量来自所述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9)的烟道气的残留氧气浓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到1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合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了至少一个CO2测量装置来测量所述压缩机入口气体(2)的入口气体的CO2浓度,以及/或者测量所述燃气轮机(8)的热烟道气的CO2浓度,以及/或者测量来自所述热回收蒸汽发生器(19)的烟道气的CO2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31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放治具
- 下一篇:用于使用双级寻址方案来路由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