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钒酞菁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3479.X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2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美;姜淍植;朴正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SK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9/00 | 分类号: | C07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阴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钒酞菁 化合物 使用 红外线 吸收 滤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钒酞菁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尤其涉及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吸收率低而在近红外线范围内吸光效率优异的新的钒酞菁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
背景技术
起初,酞菁化合物用作颜料,其不仅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当在它们的外部结构中引入多种取代基时,其溶解度和吸光特性随着它们的结构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尤其是在多种电子工业领域中,随着最近电子工业的快速成长,酞菁化合物广泛用于需要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多种用途,所述用途例如,用于激光打印机的有机光导体的色素,用于PDP(等离子显示器)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敏光剂等。
特别地,随着最近显示器工业的急剧膨胀,用于PDP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的使用量急增,因此,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需求增加。在PDP产生的多种光源中,近红外线范围的光可能会导致家庭用遥控器的故障,用于PDP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用于将近红外线范围的光阻断。用于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虽然在800nm至1100nm波长的近红外线范围中光的吸收特性优异,但在可见光范围中具有低的光吸收特性,从而,必须尽可能提高由光源产生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并且改进显示器的色域(color gamut)。并且,为了便于加工,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应具有溶解性、耐环境性、耐久性等。已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包括上述酞菁化合物、花青类化合物、镍-二亚硫酰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等。然而,由于所述花青类化合物的耐热性不高,因而难以对其进行实际应用,二亚铵类化合物对水分等周围环境的耐久性不高,从而,不适于最近显示器工业中所使用的涂布型近红外线滤光方法。并且,在镍-二亚硫酰类化合物中,即使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特性小,但其溶解度低,从而用途受到了限制。
相反,与其他化合物相比,酞菁化合物被认为是耐久性和耐环境性优异的,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外部的取代基来解决溶解度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中心金属来在800nm至1100nm的大部分近红外线范围中较灵活地增加吸光效率,从而,已知它们适合用于PDP的涂布型近红外线吸收滤光方法。然而,用于吸收近红外线的现有的酞菁化合物主要在900nm至1000nm范围中具有优异的光敏特性,但与镍-二亚硫酰类化合物等相比,具有如下的缺点: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率略高,从而降低了色域。并且,在用于PDP的光源所产生的近红外线中占最大部分的880nm至920nm范围中,现有的酞菁化合物的光吸收率未达到充分满意的程度。因此,进行了通过改变酞菁化合物的中心金属或者结构外围的取代基来增加在上述核心波长范围中的光吸收率的多种研究。然而,引入诸如酚、苯硫酚、伯胺等的取代基时,存在如下的缺点:可见光范围中的光吸收率也被一并增加,导致了色域降低,因此不能以多种用途使用。
发明详述
技术问题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880至920nm的近红外线范围内的光吸收率高且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率低从而可以显示优异的色域的钒酞菁化合物。
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使用具有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特性和色域的钒酞菁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近红外线吸收的钒酞菁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化学株式会社,未经SK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34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