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夹互连的半导体管芯封装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4824.1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2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R·马德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查尔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互连 半导体 管芯 封装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不适用
背景技术
功率半导体管芯封装是已知的且被用在计算机等之中。一类功率半导体管芯封装是PQFN(功率方形扁平无引线)型封装。这类封装是有引线的,但是它们并不延伸越过封装半导体管芯的模制材料的侧面。
图14中示出了示例性半导体管芯封装。图14示出半导体管芯108,该半导体管芯108被夹在漏极夹101与管芯附着垫103之间,管芯附着垫103连接至该半导体管芯中的源极区。漏极夹101使用焊料118被耦合至漏极引线177。
尽管图14中所示的半导体管芯封装是有效的,但仍然可以作出改进。首先,功率半导体管芯封装产生大量的热量。将期望改进半导体管芯封装从而它们能散去更多热量。其次,图14中所示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底部具有暴露的源极垫结构。这类结构与MLP(微引线框架封装)和S08型半导体管芯封装是不兼容的。第三,与漏极引线177的夹连接是很难的,因为它需要被弯曲并与漏极夹101的下端接合(downset)部分对准。略微复杂的结构也使得半导体管芯封装的制造更为昂贵。第四,与源极管芯附着垫相关联的有限的空间量会限制该半导体管芯封装中所使用的管芯的大小。
将期望提供能解决这些及其他问题的半导体管芯封装。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能单独地或共同地解决以上问题和其它问题。
概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半导体管芯封装、以及用于制造半导体管芯封装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半导体管芯封装。该半导体管芯封装包括引线框架结构,该引线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引线结构(例如,漏极引线结构)、第二引线结构(例如,源极引线结构)和第三引线结构(例如,栅极引线结构),其中第一引线结构包括管芯附着垫。该半导体管芯封装还包括半导体管芯,该半导体管芯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半导体管芯位于引线框架结构的管芯附着垫上,并且第二表面接近管芯附着垫。该半导体管芯封装还包括夹结构(例如,双规格夹结构),该夹结构包括第一互连结构和第二互连结构,以及一突起部包括外表面和限定该外表面的侧面,其中该突起部自第一互连结构延伸。半导体管芯的第一表面接近夹结构,以及模制材料覆盖至少该半导体管芯和至少该突起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用于制作半导体管芯封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获得引线框架结构阵列,每个引线框架结构包括含管芯附着垫的第一引线结构、第二引线结构和第三引线结构;b)将多个半导体管芯附着到该引线框架结构阵列中的诸引线框架结构的管芯附着垫;c)将夹结构阵列附着到这多个半导体管芯中的诸半导体管芯,其中每个夹结构包括第一互连结构和第二互连结构,该第一互连结构包括平面部和突起部,该突起部包括外表面和限定所述外表面的侧面,该突起部自第一互连结构的平面部延伸;以及d)在夹结构、半导体管芯和引线框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周围塑造模制材料。每个夹结构的外表面通过该模制材料被暴露。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针对电组件和系统。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实施例将在以下参照附图和详细描述更详细地进行描述。
附图简述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且可能不重复对一些元件的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三维顶部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三维底部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三维顶部剖视图。
图4示出图3中所示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三维底部剖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侧截面图、以及电路基板。
图6示出了具有用于夹定位的折叠片的框架设计。
图7示出了16单元双规格夹。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没有上覆的模制材料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分解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没有上覆的模制材料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三维透视图。
图10示出了组装单元阵列的透视图。
图11示出16单元模制面板的顶视图。
图12示出16单元模制面板的底视图。
图13示出垂直功率MOSFET的侧截面图。
图14示出常规半导体管芯封装的侧截面图。
在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尺寸。本发明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尺寸。
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查尔德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费查尔德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4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用支架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